圖/阿植提供
圖/阿植提供
是什麼麵包這麼「厚工」?竟要花上一星期的前置作業,才能享受到只在周日「出窯」的美味!
三芝的「植窯麵包」是一間內行人才知道的網路名店。就像芝柏山莊其他的別墅民居,這店的外觀並不顯眼,若非仔細瞧見那釘在門牆上木招牌的「植窯麵包」四個字,多數初來乍到的客人,恐怕會在山莊裡走上好些冤枉路,最後還是得靠香氣指引才找得到位址。
店老板阿植是個有點「超齡」的年輕人,十足現代的外貌下,內心卻嚮往著古代的生活;可這「不合時宜」的性情,卻又正好和「厚工」的麵包相契合。也難怪他在嘗過這麵包的滋味後就一直念念不忘,不但試著要把那味道重現,甚至更投身以此為業,期望讓更多人也能認識天然麵包的美味。
正式「入行」前,阿植先花了半年時間學習培養天然酵母。他說,酵母是決定麵包好壞的關鍵之一。他為了培養出最適合的菌種,經過多次失敗,才慢慢研究摸索出來。所以他的麵包只用自己培育的小麥種天然酵母菌,加現磨的小麥和裸麥,和上高筋麵粉,再經低溫自然發酵十八個小時而成。
因此,他的麵包吃起來除了酵母該有的酸,還有天然麵糰長時間發酵的香氣,而耐咀嚼的麵體,每一口咬下去都是真實的存在,充滿豐富而多層次的風味。
因為對麵包這種近乎「完美」的執著,阿植有著四個牢不可破的堅持:只使用天然酵母;絕不添加油、糖、奶、蛋;不取活樹、不買商業砍伐的薪柴來燒窯;只做全素麵包。
阿植說,麵包要好吃,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所以他雖不是素食主義者,卻唯獨對他的麵包堅持全素,因為那植物性的香氣才是天然麵包最美好的風味。
至於不取活樹、不買商業砍伐的薪柴,則是基於對大自然和古法的尊重。他說,窯烤只是做麵包的一種方式,不是必要的條件,但既然要遵循古法,當然就是以復古的燒窯方式最適合。可他也不願因此去傷害樹木,所以只好花時間到處去尋找撿拾柴薪。
因為程序如此繁複、不符經濟效益,因此無法大量生產,一個星期只能在周日一天出爐。阿植說,對他而言,現在考量的不是賺錢,只要能夠維持基本生活開銷就好,他希望繼續學習並開發出更多口味,和更多人分享天然麵包的好處。
阿植說,目前每周日出爐的麵包大約二百七十個,其中一百五十到二百個是預購的量,其他則是為慕名而來的客人所準備。他說,最好客人能以預購的方式,因為這樣他比較好備料。如果是對天然窯烤麵包有興趣者,也歡迎周日能夠親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