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婦產科醫師表示,三十歲以上婦女罹患子宮肌瘤比例高達兩成,四十至五十歲婦女發生率高達三成;子宮肌瘤發生原因不明,推估可能和遺傳及長期不當使用女性荷爾蒙補品,造成動情激素過度刺激有關,肥胖及晚婚也是影響因子。
中山醫院婦產科郭安妮指出,子宮肌瘤依生長部位不同,可分為子宮最內層的黏膜下肌瘤、子宮間質層的子宮壁內肌瘤和子宮最外層的子宮漿膜下肌瘤等三類,其中「黏膜下肌瘤」因肌瘤長在靠近子宮內膜位置,最容易引發經血過多、經期過長、亂經、嚴重貧血、不孕、早產或流產。
三十二歲黃小姐,結婚兩年懷第一胎,卻在第八周流產;半年後懷第二胎,又在懷孕第十二周出血,再度失去寶寶。到婦產科檢查,發現罹患「黏膜下肌瘤」,因肌瘤靠近子宮內膜,影響子宮血管結構和止血功能,加上體積小及症狀不明顯,不容易發現,成為反覆性流產主因。
郭安妮表示,突出於子宮腔的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受精卵著床,容易造成不孕或早期反覆性流產。「即使是小小的肌瘤也可能造成經血過多;如果肌瘤較大,甚至有血崩的危險。」
郭安妮提醒,還想生育的患者,如果肌瘤不是太大(約二至三公分),可使用子宮腔內視鏡切除,保留子宮。若情況較嚴重,則建議治療過後儘速以人工方式懷孕,以免肌瘤很快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