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爬行、走路,前方總要爸爸媽媽鼓勵引領;運動選手上球場前,為了振奮士氣,會彼此圍繞成圈,振臂歡呼;候選人為贏得選票,要有人站台吶喊助陣;就是在佛子修學的「叢林」,也有同參道友或善知識互相提攜警策。可見,互相鼓勵、打氣是人生前進的重要條件。
鼓勵的方式,依因緣條件各有不同。過去宋文帝向印度高僧求那跋摩尊者請法:「我想要持齋戒殺,但是日理萬機,難以兩全。該如何是好呢?」尊者回答:「帝王和凡夫的修持可以不同。君王擁有天下四海,只要您一句好話、一項德政就可以使百姓普遍受益啊!」那便是真正的齋戒行善。
星雲大師今年八十七歲,出家七十五年,度眾無數。一路來,大師除了堅持辦文化、教育,也總是不辭餘力為社會排紛解難。曾有弟子不能明白大師的苦心,問他:「別人做不下去的事,我們為什麼要接手?」、「為什麼耗費自己的人力財力,還要給人家批評?」但大師以驚人的毅力,展現極大的智慧。
期逢佛陀紀念館開光落成兩周年,為紀念單國璽樞機主教而舉辦的馬拉松賽跑,起點在佛陀紀念館。有個學生興奮的分享:「院長,早上我不是去跑馬拉松,而是和大眾共同繞塔。」我一愣,是啊!透過繞佛、繞塔,思念佛陀,成就智慧。清晨的一場馬拉松,伴著寒風月色,大家繞著佛光大佛,完成的功課,不只是法師與修女攜手同行的融和,更是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業的無上智慧。
二十五日的「兩岸神明聯誼會」,兩千多尊神明到佛館「拜(佛祖)老大」。千家宮廟,近六萬名信徒與遊客,共同見證儒、釋、道齊聚的盛事,佛館儼然成為「諸神天龍八部聯合國」。尤其起駕回鑾時,各路神明威風上路,襯著佛光大佛的如如不動;法師們熱情揮手祝福,宮廟信眾興奮道別的共生和諧,讓信仰再度升華!
大師常說,過去多位長老法師的一句話,振奮了他的修行。如芝峰法師的「不要作焦芽敗種」,堅定他護法護教的觀念。而今大師將實踐領略的箴言,出版為《人生卜事》,帶領大眾提起正念,活絡世道人心,團結信仰的力量,將國家社會帶向真善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