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認為,「痛」是人類最不喜歡卻是生存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如果孩子得了無痛症,絕對長不大,因為身心的痛覺是成長的經驗,只要度過痛、結了疤就會更堅強。
曾經有學生問星雲大師:「我像烤箱中即將被烤焦的鳥,該如何調整自己?」大師讓這位學生來來回回在大眾面前走了幾次,告誡他說,人的一生要有幾次「丟醜訓練」:也就是要禁得起在別人面前丟臉,肯得誠實面對自己,勇敢改過,就能愈來愈堅強。大師更進一步勉勵:「有壓力,才有動力。」
寒山大師曾問拾得說:「如果世間上的人毀謗我、欺負我、辱罵我……應該如何應對?」拾得回答:「只是忍耐他、禮讓他、躲避他、恭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還有其他訣竅嗎?」拾得以彌勒菩薩的偈頌說道:「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如何能像彌勒菩薩一樣任人打罵、涕唾而無動於衷,是一門大學問。而更多時候,這一門功課不是來自外境,而來自於自己的心力。佛陀因地修行時,有提婆達多作為逆增上緣;鳩摩羅什大師兩度被強權逼迫取親,當時僧人因此輕滅戒律、意起娶親,羅什以?盛滿針吞食無恙,而讓眾人愧服。
星雲大師在民國三十八年組織僧旅救護隊到台灣,他一個二十多歲的僧青年,一度顛沛流離街頭,不得道場收容;被國家選派出國弘法,幾經長老排擠;創辦幼兒園卻差點被有心人士霸占,但大師無動於心,念頭裡只有「為了佛教」,所以能大能小、能前能後,至今八十七歲,已然弘法到全球五大洲。
大師的著作《人生百事》,羅列了人生應該學會的一百件事情,當中有一件即為「訓練忍耐的力量,對於外境能夠認識、接受、承擔、負責、化解、去除,進而修學『生忍』、『法忍』、『無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轉化成為力量和智慧」,可見,真正的忍耐,並非無計可施、義憤填膺的忍氣吞聲,而是能夠看懂、把握當下的時機因緣,進而創造前進的動力。
大師在宜蘭弘法六十周年,他奉獻一生的心力,將佛法發展到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領域,正是不顧丟醜,經歷火焰化紅蓮的淬煉而成就,也是當今佛子修學佛道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