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簡稱聯勸)昨公布「幸福從說出心聲開始─公益幸福有感大調查」,聯勸秘書長陳文良指出,雖然人民對社會的滿意度不及格,但卻從中發現,參與公益活動愈多者,幸福感相對愈高,他呼籲,不一定要抱持負面觀感看未來,而是要鼓勵更多人付出行動、關懷弱勢。
根據網路有效一千五百三十八份樣本的調查,滿分十分,人民對社會的滿意度平均才四點六九分,但經過交叉比對後發現,高達百分之四十六點一七的民眾,會用上網按讚、捐款、捐物資、上街遊行等方式參與公民活動,而且利他行為愈多者,愈認為靠自身、個人的行動,是可以改變現有教育、環境、健康等問題;對公益活動採取消極面對的人,則多認為政府最該負起環境不好的責任。
此外,民眾多關注教育與健康的公益議題,關心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偏鄉或弱勢孩童教育資源不均、升學壓力、食品安全、醫療資源分配和心理疾病日益增加的現象。他們希望未來能縮小貧富差距、人人都能發揮工作價值、老弱婦孺得到照護、失業率降低、有快樂學習環境、醫療資源充足及有完整的無障礙環境。
「今年捐款量較去年同期少了八成以上,因此首度發起調查、分析原因,不料出現預期外的結果。」陳文良表示,分析聯勸捐款人資料發現,年齡層約在三十五至四十五歲之間,有向上移動的趨勢,「但不表示年輕人沒有捐款的意願或能力,而是需要提供習慣的平台、可負擔的金額搭配,因此聯勸後來推小額、定期捐款,金額就成長了百分之五。」未來社會將因多元發展,面臨更複雜的課題,因此呼籲民眾積極投入公益,讓自己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