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的字,並未受其父宋徽宗趙佶的影響,他習書走另一條路,有集眾人之長的特色,有文人清雅的筆姿,善行書字體。
宋高宗趙構的字,並未受其父宋徽宗趙佶的影響,他習書走另一條路,有集眾人之長的特色,有文人清雅的筆姿,善行書字體。
宋高宗習書是從黃庭堅入手,之後仿米芾,再學王羲之,最後習孫過庭草書。近代書評論家馬宗霍在《書林藻鑒》記:「高宗初學黃字,天下翕然學黃;後作米字,天下翕然學米。」高宗於紹興十一年〈賜岳飛批卷〉(如局部圖)可明顯看出有黃庭堅與米芾的書風。卷末署寫「付岳飛」三字,是學習黃庭堅,其特色是盡可能的使線條伸展。其次,內文部分呈現米芾書風,米書來自於王羲之,古質蘊藉、法度緊斂,從圖中節錄的兩行字,字字緊結,有魏晉的古風,字與字錯落有致,行距寬綽有餘。帝王終究還是喜歡王羲之書,高宗在五十歲後對於學書,有一段銘心的記載:「每得右軍或數字,或數行,手之不置,初若食蜜,喉間少甘而已,末則如食橄欖,味久愈在。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捨筆墨。」他對自己的書法應頗為得意。
趙構雖未承襲宋徽宗書風,但應是有宿慧之故,書畫造詣與鑑賞都有獨到之處。雖然,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但書畫風氣可比擬徽宗時期「宣和書畫院」的盛況。這個小朝廷雖然僅維持了一百四十九年,但是「紹興書畫院」影響力並不亞於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