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經驗談】呼吸道排毒

范文清 |2013.12.19
1638觀看次
字級

 最近大家都在關注食品安全,但我們可以三天不吃飯,不能五分鐘不呼吸,如果身體長期缺氧會產生癌症,所以照顧呼吸道比照顧食道還重要。

 然而呼吸道卻面臨內憂與外患,外患是指汙染的空氣會致病,自十九世紀以來,已確定一些肺部的職業傷害,例如礦工肺麈症。隨著工業化與城市化,肺部疾病不再是工人的職業病,已成為文明病與城市病。

 今年十一月中國新聞網報導,最小的肺癌患者只有八歲,更確定霧霾的空氣汙染是致癌物,它是環境毒素,可經由鼻腔黏膜被吸收,運送全身,所產生的影響等同荷爾蒙,有環境荷爾蒙之稱,會破壞粒線體,產生種種慢性病。

 內憂是指鼻腔內的細菌,醫學界已證實,鼻腔常駐的細菌有數十種,例如肺炎鏈球菌、肺炎桿菌、嗜血桿菌等是致病菌,會要人命,等身體免疫力一降低,就伺機侵犯人體,因此感冒是由病毒引發,但常見的併發症是細菌性感染,例如鼻竇炎、中耳炎、肺炎、化膿性扁桃腺炎、猩紅熱、腦膜炎等。

 鼻腔是保護呼吸道的第一站,前鼻腔有鼻毛可過濾五至十奈米的細菌、病毒與灰塵微粒,後鼻腔有微絨毛與分泌物(內含抗體)做第二層保護,小於一奈米的微粒有可能侵犯到下呼吸道。萬一有了呼吸道感染,吃藥與打針是一貫的處理方式,但不當的治療方式會壓抑自體的保護機制,慢慢會引發慢性病甚至癌症。

 我們要推崇的呼吸道保健方式,就是洗鼻子與呼吸道排毒運動。洗鼻子有清潔鼻腔的功能,降低鼻腔內的酸鹼度,減少細菌與病毒的滋生,它是印度阿育吠陀的古老醫學,已被西醫認同,它在上呼吸道疾病的治療與預防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呼吸道可以排毒,透過腹式呼吸運動,將氧氣吸入肺部深層的組織,做完整的氣體交換,依氣動引流理論,以意念導引,將廢氣、邪氣排出,做到調心、調身、調息。醫學已證實慢性病的三大原因為缺氧、酸性體質與環境毒素,呼吸道排毒運動可克服缺氧與改善酸性體質,達到活血與補氣的功效。

 (作者為杏德芙診所院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