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開了家專賣二手包的店,每次去她店裡喝茶,都見到形形色色的二手包或掛或放的擺在店裡各個所在。
這些二手包,全是歐洲的品牌,也是許多人喜歡的「名牌包」。雖然都是有人用過的,但幾乎全有八成新,有的甚至看起來就跟新的一樣。
「你怎麼收集得到這麼多包?」這句話是許多第一次踏進店裡的朋友常問的。也有人會好奇:「收這麼多歐洲的皮包,你一定要常跑歐洲吧?」小金卻總是微笑著回答:「我很少去歐洲,這些包除了有人拿來寄賣外,大多是從日本買回來的。」
小金甚至告訴我們,名牌包雖然產自歐洲,但歐洲人倒是很少在用了一、兩年後就賣掉換其他款式。她們要不就一個包用到底,要不就另外買新的,市面上因此也少有二手名牌包出現。
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年輕人就不同了;她們崇尚名牌,也願意花大錢買一個名牌包,儘管買一個名牌包有時必須花掉自己一個月薪水也毫不吝嗇。
但是,這些年輕女孩又不以擁有一個名牌包為滿足,有了一個以後,她們還想要第二個或第三個,這時怎麼辦呢?在口袋裡現金不足,卡又快刷爆時,她們只好把用了一、兩年的包賣掉,好換現金再買另一個全新剛上市的包。
「所以日本的二手包市場特別蓬勃,而且好東西也特別多。」這是小金下的結論,我們也才恍然大悟。
說到歐美人總是一個包用很久,我突然想到,女兒有個名牌包,就是位她熟識的外籍老太太送她的。那位老太太的先生是位著名的鋼琴演奏家,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奏,那個包包就是有回他到巴黎演出,買給太太的禮物。
老太太雖然已經八十多歲,記性卻好得很。她連哪一年、哪一月多少錢買的這個包都記得清清楚楚。一聽包包已有四十年歷史,女兒說她當場不敢拿,還是老人家表示,如果她不拿,就要把它丟了她才收下。
有人的包包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有人卻把它當成炫耀的展示,同樣的包包,竟然有這樣的不同!
女兒很喜歡送包的老人家,也珍惜這個有歷史但依舊好看的包。只不知道,那些買了二手包的人,又會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她的包呢?
(本專欄每周二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