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養生觀 --聽診器+念珠=生死兩相安 陳玲芳 |2013.11.30 語音朗讀 194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寧療護是創造感動的服務,也正因為慈悲無障礙的感動,讓我在安寧病房一待就是十六年,還甘之如飴,並隨時在病人床邊,親臨感動的場景。」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醫師說。 圖/珠立葉 在醫療照護體系中,「安寧療護」可藉由不同的宗教形式,陪伴病人走完人生旅程。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姚建安(左)和宗惇法師(中)在安寧病房交誼廳關心病人狀況。 圖/林秀明 「安寧療護是創造感動的服務,也正因為慈悲無障礙的感動,讓我在安寧病房一待就是十六年,還甘之如飴,並隨時在病人床邊,親臨感動的場景。」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主任姚建安醫師說。 早期,一般民眾對安寧療護的服務內容不了解,總以為住進安寧病房就等同放棄所有治療、被人拋棄、等死,那裡彷彿充滿哀嚎、悲雲慘霧的「人間煉獄」,不僅社會大眾排斥,甚至連醫護人員都避之唯恐不及。 因此,十幾年前,每當家醫科主治醫師姚建安被要求去做「安寧療護會診」時,背後常被冠上「死亡醫師」的封號。 安寧團隊助人善終 姚建安回想,剛設立安寧病房時,曾照顧一位肝癌末期的中年病人,七進七出病房,病人在得到最有尊嚴的照護的同時,也與家人做了最好的連結。病人往生時,太太不但沒有哭天搶地,反而帶著歡喜的微笑,連同正在念國中的孩子,一一向安寧病房團隊鞠躬感謝。 「這個畫面深深震撼了我,徹底扭轉我的照護觀念:原來安寧療護這麼好,可以幫助病人善終,讓家屬沒有遺憾。」姚建安有感而發。 然而,隨著照護的病人漸多,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姚建安對於無法幫助所有的病人善終,漸感困惑、無奈與疲憊。一位師長告訴他:「如果你沒有處理自己內在的疑惑,在面對死亡的焦慮、恐懼,以及別人的生死困頓與悲悽時,你是幫不了他們的。」 聽到這句話,姚建安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因為大多數的醫療助人者,對於生命末期的照護議題不知所措。他雖然歷經甚多末期病人的照顧經驗,但仍然因此而陷入重重的迷霧,令他感到窒礙難受,甚至「有時候,很想遠離現場,讓自己稍微透透氣」。 姚建安強調,安寧病房絕對不是醫師個人英雄式作風的場域,而是跨領域的醫療團隊攜手合作、彼此打氣的服務場所。也唯有如此,才能集思廣益、締造更優良的照護品質。「這是安寧醫療團隊每天都在思維的功課,希望每個被安寧團隊照顧過的病人都得到真正的善終。」 陪伴家屬走過幽谷 隨後,姚建安遭逢父親在台大醫院加護病房往生,斷氣時全身都插滿管路,讓他非常不捨與難過,因而更能同理家屬面臨喪親的哀傷。姚建安說,有時候「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陪伴,或含著眼淚、帶著微笑,就能陪伴家屬度過最幽暗的人生谷底,看到未來的希望與光明。 因為自身擁有的經驗,讓姚建安徹底體悟,每個病人的末期階段和往生過程,都是獨特、寶貴的生命教育教材,能夠用以充實團隊照護末期病人的能力,並且回饋與培養團隊對人的熱情與關懷,讓醫療團隊不斷獲得靈性與慧命的成長。 台大安寧醫療團隊成員,總計近五十人,包括專科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營養師、社工師、宗教師,必要時還可找復健師一起,共同討論病人的醫療需求。 姚建安常與年輕醫師分享經驗,他強調「病人才是我們真正的老師!」這一課絕不能缺席,否則即使是醫師,置身生命奧義的殿堂,也永遠是個門外漢。所以,醫師不僅要「醫生」,也要會「顧死」,努力朝「生死兩相安」的目標邁進。 宗教師駐院服務 姚建安說,剛開始病人對於臨床宗教師無法接受,看到宗教師來到病房邊服務時,往往婉拒,甚至有些會很激動地對宗教師說:「我還不想被超度!」或是「我沒錢給你化緣」,讓宗教師不得其門而入,備感挫折。 經過醫療團隊再次慎重引薦,說明宗教師也是醫療團隊中重要的成員,不是來病房傳教,而是來協助病人的靈性照護與生命提升,病人和家屬才漸漸接受。以至於後來,佛教臨床宗教師的服務,也成為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的特色,甚至有些末期病人,是慕名宗教師的駐院服務,前來要求住院的。 經由臨床宗教師的照護,並將他們成功的善終服務與靈性提升經驗,與醫療團隊分享後,醫療助人者在感動之餘,還學習到病人轉化的關鍵處,更令整個安寧團隊得以深入了解靈性照護的迫切性。 不可或缺的「臨門一腳」 近年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佛教團體,陸續到台大醫院緩和病房參訪、相互交流宗教師的靈性照護,點點滴滴彙整的靈性照顧經驗,讓他們大為感動與讚賞,也紛紛邀請台大緩和醫療團隊,到他們國家的靈性專業團體中演講,並協助培訓臨床宗教師,顯示對臨床宗教師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 國內長期致力於安寧緩和醫療的台大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指出,近年來由於共同照護的推廣,以及二○○九年九月的健保規定:非癌症八大疾病納入安寧給付,安寧療護至此進入另一個里程碑。當面臨醫療極限,安寧團隊會勇敢地跟病人或家屬說:「很抱歉,我們真的碰到醫療極限了,但是我們會好好照顧病人到往生,幫助他把病痛減到最低。」而在靈性的訴求圓滿方面,宗教的生命智慧,透過臨床宗教師的幫忙,是不可或缺的「臨門一腳」。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王浴表示,她常接到已逝病友家屬的感謝函,謝函內容提到最多的是宗教師,他們非常感恩,親人在最後一段日子,能遇見病房的臨床宗教師,讓病人能放下世俗的煩惱,圓滿往生。 王浴說,宗教師讓病人及家屬看到靈性上的困難與難割難捨,宗教師言談間的「四兩撥千斤」,正是幫忙推開這扇罣礙之門的「鑰匙」。 前一篇文章 中醫師處方 可免腎毒害 下一篇文章 靈性照顧的智慧結晶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5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6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08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9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2025.08.0110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 颱風天別只顧搶泡麵!立秋之味: 在涼意初至處 共享豐收饗宴【中醫專欄】敬請把握一生一次的機會男孩個性衝動 與睪固酮有關【養眼專欄】談青光眼的治療左腦爸爸VS.右腦女兒 陳建仁與陳怡如的生命交響曲 作者其他文章立秋養生首重潤肺 少吃辛辣冰冷食物秋老虎來襲火氣大 綠拿鐵降燥微塑膠粒傷心腎功能 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水上活動提防感染 泳鏡取代隱形眼鏡奇美暖心角 醫療場域有藝術預防熱傷害 孩童多補水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