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淑玲
【本報台南訊】電影《拔一條河》記錄高雄市甲仙國小拔河隊奮戰不懈,帶領居民從風災、地震後的死沈重新站起來的故事,故事背後還有台南市南化區北寮國小慨借拔河鞋,成就這椿美事,校長黃明章說,借鞋讓學生了解「分享」的意義,而《拔一條河》也成了最佳的生命教育教材。
北寮國小是偏鄉小學校,兩年前拔河隊克難成軍,黃明章透過個人關係,借到價值二、三十萬元的專業拔河道,但一雙拔河鞋要三千多元,學校也買不起,是用「舞龍隊」比賽得獎,向體育總會申請補助一萬元,加上家長會、善心人士捐款,共買了二十雙拔河鞋。
「沒想到比賽輸了,卻成就甲仙國小!」黃明章表示,該校拔河隊第一年拿下台南市國小男子組第三名,但一○一年因學校人數減少、選手體重比其他隊少了一人的重量,比賽輸了,甲仙國小張教練專程到新營看比賽,告知甲仙國小拔河隊要參加全國賽,但沒有拔河鞋,希望能夠出借鞋子。
基於教育資源分享,黃明章很樂意出借鞋子,沒想到甲仙國小拔河隊拿到全國賽第二名,也被拍成紀錄片及電影。
北寮國小拔河隊因學生人數年年減少,難以在比賽中獲勝,目前成為「拔河體驗」,二十雙拔河鞋是珍貴資產,平常都妥善保存,有活動時再拿出來使用。
該校也將《拔一條河》電影做為學校生命教育的教材。六年級學生許馨文說,紀錄片令人感動,借鞋子就能助人圓夢,太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