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企業在高度不確定的動盪環境中,依舊表現亮眼卓越?為何有的公司欣欣向榮,躍升為卓越的A+企業,有的卻飲恨落敗?商場競爭瞬息萬變,企業領導人任何關鍵的決策,就是決定企業生存的最大關鍵。
普拉爵文創顧問團隊執行創意總監薛良凱借鏡當今企業勝利方程式,歸納出「劇烈變遷」環境下,還能有十倍於市場表現的企業的致勝要訣。以「首位登陸南極大陸中心」挑戰為例,他說,亞孟森與史考特兩人都計畫搶先成功踏上南極中心,以期在歷史留名。由南極邊緣到中心點約兩千五百公里距離,征途中必須克服零下五十度和十二級「南極殺人風」的惡劣氣候。亞孟森在出發前花費一年的前置準備,事先預想在即將而來的極地挑戰的所有惡劣情境,甚至要習慣生吃海豚肉,以避免在食糧匱乏的情況前功盡棄。
反之,史考特則是盡情玩樂,看似相當「樂觀」。兩人在啟動極地征途過程,亞孟森帶著五人團隊、五噸補給品,每走四哩就地放置備用食物,而史考特帶十七人團隊卻僅帶一噸補給品,每走一哩放置食物。亞孟森一路上戰戰兢兢,甚至在途中預留遺書,然而就在穩定且充足的準備下,他完成了首位登陸南極大陸中心的夢想;反觀史考特因準備不足而葬送在南極惡劣的環境中,不幸殉難。
薛良凱指出,十倍勝的領導人往往有「建設性的偏執」,當他們面對外在的威脅時常會兢兢業業,卻又能將緊繃的情緒轉化為動力,鞭策自我無所不用其極地積極備戰,讓企業保持在糧草充足、兵強馬壯之際,「超越死亡線」。同時,在高層的領導下,力求穩定和變通,量力而為、了解能力範圍,並保留適度的時間通盤考量局勢。此外,十倍勝企業願意多方嘗試,猶如在戰場上多發射子彈,從中評估打中目標的效益,進而針對目標集中火力;亦即高頻率的小規模勝利,等到有足夠把握,再投入大量資源的策略,最終在市場獲得「十倍勝」的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