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人民衣食住行的重要大企業,一再發生影響範圍廣大的消費糾紛,甚至是犯罪行為,重創消費者信心,也傷害了社會整體的信任感。除民眾希望重懲不法,以昭公義外,企業家的社會良心與對社會責任的承擔,也是關鍵。
上周六,正是民眾出遊、返家時刻,南北交通運量需求大。高鐵卻出包,停駛了二個多小時,影響旅客高達三萬人。任何系統都可能出意外,高鐵也不例外,但令消費者氣憤的是,高鐵公司從應變能力到面對消費者的態度,都有問題。
運輸系統出問題,第一要務就是提供替代方案,盡快把旅客安全送達目的地,這是航空、公路、鐵路各種運具的基本認知與能力。高鐵已經運轉七年,且承擔大量公共運輸運能,每天肩負成千上萬旅客行的需求,當然更要有完整的備案。
然而,一旦出事,我們看到的車站現場情景,只能用「一片混亂」來形容。站務員對停駛原因一問三不知,接駁系統更是放空,大批旅客如熱鍋上的螞蟻,只能大罵!
這次停駛事件最不令人原諒的是,今年四月,才因為轉轍器故障而發生過一次大停駛,也造成三萬多名旅客行程受影響。時隔半年再出包,同樣的停駛,同樣的混亂,同樣的沒有應變計畫。高鐵號稱台灣最進步、最現代化的陸上運輸系統,但面對停駛的處理方式竟然如此輕忽,令人不敢相信。
上次大停駛之後,交通部就要求高鐵公司要提出改善計畫,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旅客接駁計畫。半年了,高鐵毫無動靜,究竟是視政府要求與民眾權益於無物?還是對自己太有信心,認為不會再出包?不論何者,不是輕忽公權力和消費者權益,就是草率短視自大,這都不是一個重要企業應有的經營態度。
更不可取的是,事發後,高鐵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等經營高層完全神隱,沒有出面面對消費者,要不是本周一高鐵董事長歐晉德必須到立法院備詢,消費者很可能根本不會看到高鐵負責人對此次停駛出面表態。民眾只看到高鐵高層的腰桿硬,卻看不到肩膀的擔當。
在黑心油方面,頂新集團這種數一數二的食品大廠都淪陷,且隨著官方偵辦進度,社會才知道,頂新賣混油的時間已經長達六年!對照其董事長魏應充一再高談「良心」,自稱是「老實人」,真是天大的諷刺。
頂新在混油事件中的表現,和禍首大統長基並無二致,都是查到哪,有證據了,才承認到哪。這種擠牙膏式的犯後態度,完全不是一個大企業應有的負責態度;魏應充已經被列為被告,對商譽造成毀滅式的損害。
頂新集團是家大業大的領導品牌,高鐵公司更是政府出資百分之四十的公共事業,卻分別發生欺騙或漠視消費者與法律的嚴重錯誤,更是對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者信心的莫大傷害。如何挽救,需要法律規範,也需要企業誠心悔過,以具體改善措施對消費者加倍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