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趙禎,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真宗崩後,趙禎即登帝位,當時僅十三歲並未親政,由其名義上的母親劉太后掌政權。明道二年劉太后辭世,二十四歲的宋仁宗才開始親政,享朝四十二年。
宋仁宗在歷史定位上,以「仁宗盛治」被賦予高度的評價,在宋人眼裡,「仁宗盛治」遠勝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而大凡盛世,必是精英薈萃,人才濟濟。彼時北宋的人才達到了鼎盛,例如活躍在仁宗時的范仲淹、韓琦、富弼、文彥博、種世衡、魯宗道、包拯、晏殊、歐陽修、曾鞏、周敦頤、狄青等等。在仁宗時培育,而後在英宗、神宗、哲宗乃至徽宗前期傑出者有:王安石、司馬光、呂惠卿、曾布、曾公亮、韓忠彥、張先、柳永、張載、三蘇、文天祥等等,真可謂群星燦爛。蘇東坡曾贊:「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
宋仁宗趙禎是仁君,他為人寬厚、克己以嚴,《宋史》對其評價為「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仁宗餘暇喜翰墨,宋歐陽修云:「仁宗萬機之暇,無所玩好,唯親翰墨,而飛白尤為神妙。」神妙的飛白書,今已不復見,目前還可以看到他〈臨蘭亭序〉拓本(如附圖)。
宋仁宗這件〈臨蘭亭序〉,通篇行氣相連貫,字體也工整,但缺乏韻味,點畫間失其變化,例如文中「之」有二十字,王羲之就有二十個姿態,仁宗的變化僅兩、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