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習題】不思量,自難忘

楊奕成 |2013.11.07
1846觀看次
字級

還記得三年前,我走進電影院,看劉梓潔散文所改編的電影《父後七日》;過程中,鄰座不時地發出大大笑聲,震耳欲聾;三年後,我在課堂上與學生看這部電影,教室中的笑聲,雖沒有那集體的放肆,卻依然此起彼落。

原來,這一陣陣如波浪般的笑聲,是因著阿梅在父後七日,種種行禮如儀而來的──牙刷到一半,土公仔喊:「查某子,來哭!」滿口是泡沫,手裡拿著牙刷,嗚嗚咽咽的;飯吃到一半,土公仔又喊:「查某子,來哭!」嘴裡含著飯,嗚嗚咽咽的,飯粒掉到棺木上,撿起來吃,嗚嗚咽咽的。

不過,土公仔又交代:「迎棺去時不能哭,回來要哭。」阿梅的獨白便在此際響起:「就連哭與不哭。總有人在旁邊說,今嘛毋駛哭,或者,今嘛卡緊哭……今嘛,是欲哭還是不哭?」喪家成了傀儡,而土公仔以及眾親友成了拉線的人。

看著那似曾相識的畫面,我的笑不免有些尷尬。驀地又想起《世說新語‧傷逝》載:「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靈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令我為卿作。』體似聲真,賓客皆笑。」子荊的真情與賓客的矯情,恰與《父後七日》的情節,遙相呼應。

不知從何時開始,鬧騰已成了喪禮的主旋律?若不如此,恐怕還會招來旁人的訕笑且扣上「不孝」的罪名。

胡適〈禮〉詩寫得犀利:「他死了父親不肯磕頭,你們大罵他;他不肯行你們的禮,你們就要打他;你們都能呢呢囉囉的哭,他實在忍不住要笑了。你們都有現成的眼淚,他可沒有,他只好跑了。你們串的是什麼醜戲,也都抬出『禮』字的大帽子,你們也不想想,究竟死的是誰的老子!」可謂一針見血拆穿了虛偽禮教的西洋鏡。

為了免於被扣上「不孝」的罪名,各式的「節目」便於喪禮中輪番上陣。

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看到送葬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占據整條馬路,導致交通阻塞。我坐在公車上,往車窗望出去,發現唐三藏騎著白馬,但他正在講手機;豬八戒則扛著鈀子,但他正在喝可樂;只有孫悟空與沙悟淨,一前一後,盡責地各司其職。《西遊記》裡的要角,乍然從書裡走出來,彷彿參加嘉年華般,上街遊行了。

其實,這還不是最盛大的。史上最鋪張的一場喪禮,莫過於《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秦可卿死後,其公公賈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過盡我所有罷了!」停靈的七七四十九日,「單請一百單八眾禪僧在大廳上拜大悲懺」、「另設一壇於天香樓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業醮」、「然後停靈於會芳園中,靈前另外五十眾高僧、五十眾高道,對壇按七作好事」,足見法事之繁、僧道之眾。

就連棺木都要講究,「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璫如金玉」,不僅如此,賈珍還花了一千二百兩銀子,替兒子賈蓉捐了個官,只為靈牌上寫著「天朝誥授賈門秦氏恭人之靈位」。

而出殯當天,「堂客算來亦有十來頂大轎,三四十小轎,連家下大小轎子車輛,不下百餘十乘。連前面各色執事、陳設、百耍,浩浩蕩蕩,一帶擺三、四里遠。」

這迤邐而來的擺設,充的是排場,至於喪禮的主哀之義,早已蕩然無存。

第六十四回又寫到另一場葬禮,賈敬過世,「賈珍賈蓉此時為禮法所拘,不免在靈旁藉草枕塊,恨苦居喪。人散後,仍乘空尋他小姨子們廝混」。想來這樣的表裡不一,必是由來已久,無怪乎孔夫子大嘆:「喪,與其易也,寧戚。」一顆真誠的心,比一切繁瑣的儀節更可貴。

《父後七日》的阿梅在行禮如儀的過程中,耳畔不時響起的,是她與父親溫暖的對話;而腦海湧現的,則是她與父親曾經的互動。當所有的儀節結束,鬧騰靜止,最後還剩下什麼?

當阿梅在香港前往東京的班機上,提醒自己記得為父親買條黃長壽,這半秒鐘的念頭,讓她哀哀欲絕──不思量,自難忘。原來,思念是自己的事,與他人無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