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
深耕電影的王小棣、林正盛導演,春之聲管絃樂團的陳美玲會長、名造型師邱聖峰、台灣豫劇團、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學者、藝術工作者,大家在高雄燕巢的矯正學校──明陽中學,體會了一場藝文的宴饗、生命的悸動。
高聳的看守所圍牆,隔開了兩個世界;也隔開了明陽中學、普門中學兩所不同學習環境、不同學習狀況的孩子們。
兩邊的孩子,處境、遭遇雖然大大不同;但是,同樣是人間的赤子──同樣都有詩、有夢,有旺盛的體力、有無敵的青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愛音樂、愛表演,只要一站上舞台,個個都是光芒萬丈的巨星。
所以,陳政琳與鍾佳玲兩位的指導老師,通力合作,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兩校合演。見證了藝文、音樂的魅力與生命的感動。
王小棣老師在臺下,為每一個孩子的表演拍手、歡呼、尖叫,她是源源活泉,人間的四月天。
年輕的邱聖峰,為明陽三十幾個孩子做造型設計,忙到沒吃午餐,手拿彩筆畫到微微顫抖,卻一頭一臉全是感激。他說:我本來陷入生活的低潮,現在,卻有了幸福的感覺。
整個活動中,愛哭又愛笑的王瓊玲,當然一直在哭、一直在笑──圍牆內的阿葦,是明陽中學「小太陽熱門樂團」的團長,讀完了小說《美人尖》,竟然就作詞編曲,創作了〈良山〉與〈含笑的眼淚〉,回贈給瓊玲。
尤其是小說《良山》── 一個懵懂少年良山,暗戀對門的美麗少婦,卻在偶然相處的機會裡,因控管不住,失手誤殺了愛人而琅鐺入獄。他的老父深切自責,竟也懸樑自盡。良山煎熬了五十年,仍在尋覓救贖的辦法……
當年,曾經犯過錯;現在,正用青春在圍牆內贖罪的大男孩們,以熱門音樂,嘶啞又悲愴的唱出:
「良山!他緊閉著雙眼
在他最倉皇痛苦的時候
殘酷的事實 一幕幕再重演
良山內心的夢魘
足足纏繞他近五十年
讓他不能喘息 無法呼吸
這麼沉重的過去 早壓得他喘不過氣
磨擦歲月的痕跡 免不了溢出的鮮血
良山心驚膽顫 汗珠漫過他的眉間
像千萬支細針 狠狠刺進他的臉
吊掛在樑上的圓繩
圓的內外 隔開的生與死
兩個相通卻彼此陌生的世界
良山內心的夢魘
足足纏繞他近五十年
讓他不能喘息 無法呼吸
這麼沉重的過去 早壓得他喘不過氣
磨擦歲月的痕跡 免不了溢出的鮮血
良山心驚膽顫 汗珠漫過他的眉間
像千萬支細針 狠狠刺進他的臉
…………………………………」
這樣的歌〈良山〉,讓每個人都心酸了、淚崩了。連一向溫和沉穩的林正盛導演,也激動到滴下男兒淚。
離去前,我們深深擁抱每一個孩子;也讓每一個孩子緊緊擁抱我們。
明陽的孩子們:我們跟你一樣,都曾追悔過、傷痛過。我們一向都很勇敢,但也一直都很脆弱……
所以,讓我們彼此打氣、相互倚靠吧!
未來!當未來一直來、一直來時!
不管面對生命的嚴寒或酷暑,我們都要向上!向上拉拔自己,不要再摔跤、不要再追悔!
明陽的孩子!再見!我們會時時進來圍牆內,與你再相見;更會在陽光燦爛處,等著你們出來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