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度爆發食品安全問題,油品造假事件接二連三,GMP破功,重創消費者信心,質疑「到底還有什麼能吃?」
日本福島核電廠持續排出核廢水,汙染海域,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為安撫民心,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出席美食展,大口享用福島外海捕撈的海鮮,並說美味又安全。
政治人物「吃給你看」,在日本、台灣都不是新聞。安倍企圖說服民眾、甚至全球,保證日本食品安全無虞。但南韓隨即表示,不會解除福島海鮮進口的禁令。
無獨有偶,安倍賣弄「政治表演」的前一天,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演說,強調他所推動健保的好處。他的正後方站了一個孕婦艾利森,突然暈眩要倒下;歐巴馬一個漂亮轉身,及時扶住她,同時對麥克風說,「別擔心!我在這裡,我扶住妳了!」
外界批評歐巴馬作戲。疑點之一是,歐巴馬怎麼察覺在他正後方的人要暈倒?其次,這位孕婦可能是事先安排的,因她隨後在推特發文,除了感謝總統,還說自己從歐巴馬醫療改革中受益匪淺。
政治人物安撫民心,有一定的意義;中國古代皇帝在天災民困時,會舉行祭天儀式、下昭罪己。雖不無表演成分,但的確產生一些作用。
古代沒有電視新聞即時報導,現代人才可能在「食」在不安時,表演「吃的保證」。西方政治學者批評,政治人物愈來愈重視「表演政治學」,愈來愈像影歌星,已可改歸為「影藝表演業」類。
這個話題可溯自美國雷根總統時代。演員出身的雷根當選,被歸因於競選活動出色,口才好、演技好。當時有人質疑:「這個三流演員,要怎樣領導國家?」事後證明,雷根是成功的總統,並成功連任。同樣是演員出身的阿諾史瓦辛格,做了兩任加州州長,雖然毀譽參半,但他近日公開表示,希望二○一六年競選總統。
演員和其他行業者都可參政,不應被戴上有色眼鏡看待。演員當總統,執政未必是演戲;反倒是「正統」政治人物可能更愛演戲。當代政治學所討論的「政治退化」,表演政治學就是議題之一。
紐約大學教授戴蒙在所著《白宮進你家:虛擬美國的媒體與政治》指出,在這個媒體的虛擬時代,政治討論已被虛擬化,成了無休無止的口水戰;政治人物最大的政績已不是興利除弊,而是致力於形象塑造。
傳播學的「選民消費理論」,證實了電視媒體的影響力,以及政治人物爭取電視曝光機會,並配合電視重視戲劇化的性質,採取策略表演。各國國會衝突,往往發生於鎂光燈打開時,或是在電視攝影機鏡頭轉到時,更賣力展現暴力肢體語言,以向愚昧的選民交代。
電視新聞著重政治人物的表演,可能造成政治論述的空洞化,使民眾對公眾事務的關心流失,是「政治退化」的嫌犯。但反過來看,政治人物常利用媒體來表演,彼此是共生關係,同屬共犯結構。安倍的表演成效似乎不大,至少南韓不埋單;歐巴馬的戲碼更拙劣,讓人一眼看穿。
民眾可以容許政治家表演,前提是:本片係根據事實改編。但「改編」絕不可竄改事實,或引用不實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