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十六歲少女馬拉拉,因爭取女孩的教育權,遭回教恐怖組織塔利班分子槍殺,經轉送英國治療,所幸保住了性命,目前在英國求學並繼續為兒童的教育權而奮鬥。日前她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雖未得獎,但獲美國總統歐巴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特別接見,表達對她的肯定與鼓勵。
去年十月九日,馬拉拉與同學搭校車返家途中,兩塔利班恐怖組織蒙面槍手上了校車,他們大聲斥喝:「誰是馬拉拉?」為免危及其他同學,自稱「我就是」。槍手隨即開槍射殺,一顆子彈擊中馬拉拉頭、頸部,馬拉拉送醫後昏迷好幾天,後經善心人士轉送英國治療。
回教恐怖組織塔利班為何對一名手無寸鐵的十六歲少女下毒手呢?原來,馬拉拉的家鄉遭塔利班占領後,實施高壓統治,不准婦女上學與工作,且禁止電視、電影、音樂、舞蹈等活動。馬拉拉受到教育家父親的影響,從小好學不倦,敢於發表意見,自二○○九年一月起,以筆名方式在英國廣播公司(BBC)部落格發表文章,描述塔利班統治下的生活。
《紐約時報》隔年為馬拉拉拍攝紀錄片,馬拉拉接受國際媒體採訪邀約不斷,儘管經常面臨恐嚇與威脅,她仍大力主張女孩與男孩應有同等的教育權。這些報導激怒了塔利班恐怖分子,於是派出槍手暗殺。塔利班恐怖組織的殘暴作為,震驚國際社會,也促使全球各地的國際組織積極給予馬拉拉保護與支持。
馬拉拉在七月十二日應邀赴聯合國發表演說,她指出:「恐怖分子以為這樣會改變我的目標,結果正好相反,脆弱、恐懼和絕望已死亡,新誕生的是堅強、力量和勇氣。」這一天正好是馬拉拉的生日,聯合國大會特別把這一天定為「馬拉拉日」。
馬拉拉為女孩爭取教育權且不畏懼恐怖威脅的英勇表現,為她贏得無數獎章,包括巴基斯坦第一屆全國青年和平獎、國際特赦組織頒發最高榮譽「良心大使」、歐洲議會人權獎等。馬拉拉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時表示,「他們只能射殺我的身體,不能摧毀我的夢想。」
原本打算以後當醫生的馬拉拉,在父親的鼓勵下,改變了心意,她表示未來想從政,立志做巴基斯坦的總理,這樣可以把預算直接用在教育上,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學。
馬拉拉不畏強權表現,對生活在富裕社會中的青年人是很好的啟發。在台灣,各項物質條件都遠超過巴基斯坦,人人有機會讀大學,男女學生享有同等教育權,就怕學生不好好把握機會讀書。然而在如此優渥環境下,有大學生上課時啃雞腿、打瞌睡。近年全國英語檢定多益成績平均竟比大陸低二百多分,令許多人憂心台灣學生競爭力每況愈下。
小小年紀的馬拉拉,展現了超乎年齡的成熟與膽識,她發覺傳統文化的不合時宜,以及塔利班恐怖組織的殘暴不仁,不惜以生命來為少女爭取教育權,並立下志願做大事,要幫助國家進步。馬拉拉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值得許多台灣年輕人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