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亂象頻傳,消費者人心惶惶,「最安全的油,只有自己身上的油」在網路上瘋傳,引起大家共鳴。面對層出不窮的亂象,政府再不拿出整頓魄力與手腕,台灣真的成食品「亡」國。
不肖食品業者橫行數十年,大賺黑心財;主因就是看準國內法規不嚴、執行不力。二年前塑化劑事件之前,《食品安全管理法》最重才罰三百萬元,和從事黑心食品所攫取的暴利不成比例。近二年連續爆發塑化劑、毒澱粉等重大食安事件後,雖然一路上修到最重罰款二千萬元,及無期徒刑以下的刑責;但執法效率如何,尚待考驗。
徒法不足以自行,但面對連環爆的食品安全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官員拿不出有效的整頓之道。衛生福利部長邱文達日前發出「人心險惡」之語,表達他對黑心商人橫行的感嘆。「人心險惡」固然是事實,但如果手握公權力的官員只能感嘆,手無寸鐵的小民又該如何自處自保。
事實上,政府不是沒做事、沒整頓,但態度遠比不上黑心業者的「積極」。以黑心油事件而言,彰化縣政府去年十月就接到檢舉,但和衛福部查了整整一年,才爆出端倪。官員的理由是,業者拒不合作,始終不同意稽察人員進廠查察。然而,公權力在誰手上?難道食品安全稽查效率是業者說了算?
更令人震驚的是,塑化劑事件已經發生兩年了,衛福部還在喊稽察人力不足。直到今日,從中央到地方,所有食品安全相關人員才區區五百七十六人!這不到六百人的人力,要管行政、檢驗、稽察,平均下來,一名人員要替近四萬名國人的食品安全把關。以這樣的比例,公務員二十四小時做到爆肝,國內食品安全也不會有保障!
衛福部的補破網方式也很另類,竟然想出培訓「學生大軍」的方式,以食品科系學生為目標,計畫培訓一千五百人,加人稽察工作。試想目前連有公權力的官員都拿黑心業者沒輒,還在讀書的學生又能有什麼作為?萬一發生稽察過程被威脅、傷害的意外,不是治絲益棼嗎?
黑心油遍布,彰化縣政府衛生局提出一個辨別方法,教民眾「搖一搖」,看泡沫大小、多寡,就可以辨別是否是純油。這個方法也許有效,但也太土法鍊鋼了。搖多久、用多大力氣、如何算大泡沫或小泡沫,這些都涉及很主觀的個人判斷,沒有統一的標準。政府單位要做的,是迅速全面稽察,提出有公信力的查驗報告,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塑化劑事件爆發二年,食品安全人力不足的大漏洞仍未解決。究竟是衛福部自我限縮權責,不思爭取;或是爭取了編制,卻被行政院打回票?總之,稽查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即使把法律修的再嚴,沒有人去認真執行,一切仍是空談。其實人員的名額多寡,固然影響工作成熟;但人員的素質與工作態度可能才是真正的因素。
我們要呼籲,政府應下定決心,建立食品安全警察大隊,大幅擴張食品安全稽查人力,以有效打擊黑心業者,還人民一個安心的食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