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系列 社論--電子書是紙本書的夥伴

 |2013.09.18
3982觀看次
字級

今年二月,出版達九十一年的《讀者文摘》二度聲請破產;三月,有二百四十四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宣布,因二○一○年版仍未售盡,將停印紙本。大英不承認是被維基百科打敗,因網路版大英在全球有一億多讀者。台灣的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使用人次,二○一○年突破一億,幾乎完全取代紙本國語字典。今年四月的調查則顯示,台灣八到十六歲孩童的數位閱讀比例,首次超越紙本閱讀。

數位閱讀攻勢凌厲,美國電子書銷售量五年來成長一百零三倍,亞馬遜今年稍早已宣布,電子書在該網站的銷售量首度超越實體書,衝擊傳統書籍,出版業憂心忡忡。電子書業者卻表示,電子書沒有取代傳統書,也沒有改變閱讀習慣,只是提供新的閱讀方式。

電子書、紙本書各有優缺點,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電子書不利記憶,因為資訊以清晰易讀的簡潔格式呈現,反而鼓勵大腦「偷懶」,較難記住資訊內容。但不管形式如何演變,閱讀的內在價值是一樣的。

紙本書和電子書不是替代關係,就如同電視發明時,有人以為廣播會從此消失,結果沒有;傳播媒體日新月異,但舊媒體並未被消滅。數位載具不是紙本的敵人,而是夥伴,讀者可以依自己所需,選擇不同載具。如長篇小說或艱澀的哲學、科學作品適合閱讀紙本書,但閱讀時應觸類旁通,網路查詢資料方便、快速,需要精讀的紙本書若隨時上網查資料,延伸閱讀,能更深入理解,獲得更多知識。

數位閱讀有許多功能,如字體可放大縮小,最適合常抱怨書籍字體太小的銀髮族;對學生來說,翻譯、字典、畫重點、做筆記等功能都很需要。至於看影音多媒體、連結外部網站、透過電郵或臉書分享內容或筆記,使閱讀變成一個動態過程,可以善用不同載具同步閱讀同一本書,迥異於只閱讀紙本書。

歐洲人仍喜歡紙本書,在咖啡館、地鐵常可見到隨身帶書閱讀的人。台灣調查,七成六受訪者不同意「電子書可能全面取代紙本書」的說法;儘管他們在線上閱讀的比例較高,但認為紙本書特有的翻頁手感、方便註記、具收藏價值等特性,數位仍難以取代。

據市場調查,電子雜誌、電子書、電子漫畫讀者最常使用平板電腦閱讀,平板電腦的擁有率近年持續上升,尤以女性及二十九歲以下年輕人為多。有人認為,平板電腦不再只屬於科技先驅者或高消費族群,數位閱讀趨勢不可逆。

在美國,開學買新課本往往令大學生頭痛,因紙本教科書動輒上百美元,開銷可觀。維吉尼亞大學為減輕學生負擔,和出版商合作推出電子教科書,學生負擔二十美元就能獲得一本,其餘費用由學校及州政府補助,很受學生歡迎。

電子書未必比紙本書划算,因為還要買相關裝置,仍有不少學生買不起平板電腦,買或租紙本的二手教科書反而更便宜。另一個問題是,每年出版的教科書可能上千上萬冊,不會都立刻轉為電子書,學生還是得買紙本書。電子教科書也許是未來趨勢,但還需時間才能發展成熟。(系列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