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第一胎生女的產婦,逾四成會想透過醫療科技,達成第二胎生男的任務,而公婆可能是主要壓力來源。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年一到八月出生通報顯示,新生兒男寶寶對女寶寶的性別比為一點零七八比一,男嬰數六萬六千四百九十八人,女嬰六萬一千六百九十六人,較去年同期一點零七三偏高,性別比差距逐漸縮小,較自然性別比約在一點零五至一點零六之間略高,仍有些微失衡。
國健署曾在民國一百年調查訪問五百三十四位一般民眾及五百三十八位產婦,探詢對子女的性別態度以及性別篩選意願,結果顯示一般民眾七成對寶寶性別沒有特別偏好,產婦反映寶寶的祖父母近六成對性別沒意見,但偏好男孩者有二成八,偏好女孩者則不到一成。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陳麗娟說,調查詢問產婦如果要生下一胎的話,發現這一胎生男孩的產婦,只有一成五會考慮下一胎採取性別選擇技術生女兒;這一胎生女兒者,有四成二表示下一胎會考慮採取性別篩選生男孩。
陳麗娟說,部分婦女想透過醫療科技,在下一胎達成生男任務,主要壓力來源為家中長輩,尤其公婆要求傳宗接代的壓力。為扭轉傳統觀念,宣導男孩女孩一樣好,國健署即日起舉辦「女男皆寶」、「性別平等」微電影徵選活動,邀請大家一同利用鏡頭說故事,倡導性別平等觀念。採用網路徵選,歡迎民眾踴躍參與,至十月二十九日止。http://lovegirl.hp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