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絲路飛天禪舞

李祖翔 |2013.09.14
3350觀看次
字級
.佛光敦煌舞團在禪淨密三修法會上表演,舞出自在禪心。圖/鄭秀真
佛光敦煌舞者手中的彩帶代表天衣,舞台上變化萬千,經常予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圖/鄭秀真

文/記者李祖翔



■敦煌舞是根據敦煌壁畫及石窟中菩薩、天人的畫像所創造的藝術。正因為舞蹈緣起的特殊性,佛光敦煌舞團指導老師鄭秀真說,唯有將菩薩的慈心悲願融入其中,才能撼動人心,因此敦煌禪舞不僅是傳揚佛教文化,亦是個人的藝術修行。

以舞供養諸佛

敦煌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非「S型」體態莫屬,鄭秀真指出,在敦煌壁畫上,許多飛天、供養人乃至菩薩,俱是呈現自然、鬆柔的曲線,當舞者舞出任一姿態時,都要配合吸、提、吐、沉等觀照呼吸和丹田的節奏,最後定格在S型上,表現特有的曲線美。此外,透過赤足、翹、勾等腳形,和中國樂器的使用等,讓結合絲路多元文化的敦煌舞展現特殊魅力。

禪舞超越技巧

有學者認為,舞蹈本身具有淨化心靈的能量,他們認為敦煌舞不是單純的舞蹈,要呈現敦煌舞姿,必須達到深層的寧靜、柔軟和舒展,若能像菩薩般散發出慈祥與光芒,就會美到令人感動。透過敦煌舞,可以讓人們舞出美妙、真誠,以供養諸佛菩薩。

佛光敦煌舞團與一般舞者稍有不同,演繹的敦煌舞多了個「禪」字,鄭秀真說,過去在詮釋敦煌舞時,重視技巧,學員固然可以學會種種高難度舞姿,但遇到環境改變時,仍會不知所措,「我一直思考怎麼改善這個問題,後來接觸佛法,才恍然大悟,原來學佛到了一定程度,心是可以不隨境轉而安穩的。」

從此,整個舞團開始禪修、作定課、參加法會,表演也隨之漸入佳境,非但不因舞台、道具的設限而驚慌,還會運用各種巧思創新,如代表天衣的彩帶,一般用短彩帶披肩來呈現,佛光舞團卻用錫杖、棍棒帶動彩帶飛舞,讓觀眾在視覺上耳目一新。另外,佛光敦煌舞團表演時,多選用悠揚祥和的〈六塵供〉樂曲搭配,象徵對菩薩的無上供養心。

遠赴甘肅取經

台灣舞蹈家鄭秀真,曾遠赴甘肅藝術學校,與敦煌舞蹈創始人高金榮一起研習敦煌舞,一九九○年將敦煌舞藝術菁華帶回台灣,二○○五年成立敦煌禪舞集,發展出「敦煌禪舞」,並推廣「藉舞修心」的理念。舞團成員大多是非舞蹈科班出身,卻一致以敦煌舞蹈活出精采生命為目標,期許舞出禪的深度,藉由傳承敦煌禪舞,為人心清淨與社會和諧祝禱。

佛光敦煌舞團即將於二十二日獻上今年度公演,主題取自極樂世界中的「蓮」,以不同層次、多重角色演繹,要呈現禪心頓悟後,如何能「出淤泥而不染、出世間而不著塵」的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