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項「全台家長輪狀病毒認知」調查發現,近五成家長認為做好家中清潔就不會有輪狀病毒存在。醫師表示,家長防疫認知普遍不足,接種疫苗是預防嬰幼兒居家感染輪狀病毒最有效方式。
一歲半男童噗噗,是標準的「宅寶寶」,天天跟媽媽待在家,五年前感染輪狀病毒,造成「高燒不退、嘔吐不停、哭沒有眼淚」等症狀,因嚴重脫水,住院四天、連吊十三瓶點滴,「小手變成針包」。年輕的盧媽媽,昨天現身記者會,表示難忘當年焦急又無助的心情,也以過來人經驗提醒家有嬰幼兒父母勿心存僥倖,應及早自費接種疫苗。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宋文舉表示,輪狀病毒存在於環境中,大人在外容易將病毒帶回家中。家中玩具、門把、馬桶最容易窩藏輪狀病毒。尤其兩歲以下寶寶,正值口腔期發展,充滿好奇心喜歡把手和玩具放進嘴巴裡,容易把輪狀病毒吃下肚,如果家有兄弟姐妹,也容易互相傳染。
調查也發現,除了對傳染途徑認知不足,七成家長多僅了解輪狀病毒基本「燒、吐、拉」症狀,而不知將出現嚴重脫水、熱痙攣、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等嚴重症狀,也不知道輪狀病毒迄今尚無藥物可醫。
宋文舉指出,臨床上約有五成的幼兒腸胃疾病住院是由輪狀病毒所導致,輪狀病毒感染後,無法治癒,僅能透過支持性療法避免脫水造成嚴重問題。嚴重時常需要住院治療,一般病程約一至二周,嚴重時可能超過三個星期。北榮數據顯示,疫苗預防奏效,七年來輪狀病毒感染人數已降低近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