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茉莉之鄉 讓花農在家當老闆

 |2013.09.07
1787觀看次
字級
去年中國國際茉莉花文化節舉行時,美麗的模特兒妝扮成「茉莉花小姐」走秀,現實中卻少有女孩願意做「採花少女」。 圖/中新社
廣西橫縣是大陸重要的茉莉花產地之一,每年生產茉莉花高達八萬噸,年加工花茶六萬噸,有「中國茉莉之鄉」稱號。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三名來自北京大學、人民大學的學生放棄優渥工作,選擇當菜農,到珠海發展綠色農業;在福建漳平市永福鎮耕耘十七年的台灣農夫謝東慶,因為思鄉種櫻花,卻將櫻花園種成熱門休閒園區,近幾年精緻農業大行其道,但中國茉莉花最大生產加工基地廣西橫縣,卻面臨沒有年輕人可以接班的窘境。

據新華社報導,向來有「中國茉莉之鄉」稱號的廣西橫縣,種植茉莉花的農戶若以二○一二年總計,共有六萬八千戶,人數超過三十三萬,種植面積達十萬畝。過去,一張由國有茶廠印發的「採花證」等於「富裕證」,「花農種花、採花賣給茶廠,生活相當滋潤。」廣西橫縣一間展示當地茉莉花產業發展史的講解員對新華社記者說,幾十年後,茉莉花香依舊滋潤著橫縣人,因為去年橫縣的茉莉花和花茶產量占中國總產量八成、全球總產量的六成。

然而,隨著城市化加速,「茉莉之鄉」遇到產業發展的接班問題,「現在的年輕人誰還願意每天在烈日下摘花?」校椅鎮石井村黨支部書記李克進說,大部分村民都有四到五畝茉莉花地,但茉莉花在太陽愈大時品質愈好,價格愈高,花農就更辛苦,為了防止烈日曝曬,不得不用草帽、圍巾、長袖把自己包得緊緊的。

在五至十月的漫長花期裡,高峰時,一人一天可以採三十斤,每斤達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朵花。橫縣茉莉花產業管理局局長黃順建說,「現在沒有採花少女了!」而且目前機器還不能代替人力進行摘採工作,人力短缺對於茉莉花種植規模和產量穩定會有不利的影響。

網路配套助銷售

去年,橫縣年產鮮花八萬噸,產值為人民幣八億元,全縣花茶加工企業一百五十家,生產茉莉花茶六萬噸,產值達人民幣二十五億元,全年花茶產業總產值達人民幣三十三億元,成績亮眼,但「沒人摘花,其他產業就無從談起。」橫縣茉莉花‧茶葉經紀人協會會長梁忠文一語道破。

事實上,橫縣正在想辦法做產業轉型升級。「要讓花農在家當老闆!」橫縣金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榮彬說,讓花農用土地、茉莉花資源入股,通過培訓,讓花農變成經營者。

由於之前曾出現過因天氣不佳造成花價偏低,剛摘出來的花被成堆丟掉的情況,梁忠文說,產業供應鏈延伸後,透過引進綜合工廠,茉莉花可以得到更好的加工,生產出精油等產品,即使是花價較低的時候,花也不愁賣不出去。

除此,也有人思考如何運用電子商務讓更多年輕人進入產業,負責中國茉莉花茶電子商務平台的橫縣華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國碩說:「透過鮮花電子交易市場,花農可以跳過中間商,達到增收的目的。」同時,也有人試圖建立茉莉花相關產品網上銷售C2C網店體系:從網店設計、產品照片拍攝、貨源、物流各方面建立起一套穩定的配套體系,培養一批年輕網路店主,讓他們拎著包就能做銷售的工作,「希望以此方式,為當地帶來工作機會,也能擴大橫縣的茉莉花品牌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吳國碩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