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電】在福建漳平市永福鎮耕耘十七年的謝東慶,帶著中新社記者走進約一千五百畝的茶園,他沒想到,自己從台灣帶來的富士櫻、吉野櫻、山櫻、台灣櫻等櫻花品種,會在永福鎮成為休閒農業的賣點。
一九九六年,謝東慶原本想到永福鎮種高山茶,卻「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種植的六千多株櫻花開時,慕名而來的人「平均每天有七千人左右」。
據漳平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表示,目前創業園內有台資企業五十九家,常住在園區內的創業台灣農民近五百人,謝東慶是第一個來這裡創業的台灣人。
平均海拔七百八十公尺的漳平市永福鎮,是典型的高山盆地,無論地理、氣候、環境,都與台灣阿里山相近,目前台商在這裡已種了五萬五千畝高山茶,是大陸目前面積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
想種茶的謝東慶當年只想種一些櫻花滿足思念阿里山的心情,他將櫻花園命名為「台品櫻花茶博園」,如今這個園區成為當地的觀光景點,而他創下的茶品牌也聲譽鵲起。
隨著謝東慶的入駐,愈來愈多台灣人到永福鎮,挖掘大陸茶葉市場的發展空間,永福鎮現已成為台商個體戶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鄉鎮之一,發展了茶葉、花卉苗木、水果、反季節蔬菜四大特色產業。在落戶的五十九家台資企業中,高山茶企業四十八家,年產值人民幣六億多元。
「台灣農民多是個體小農,到大陸發展後,完全能從小農變中農、變大農。」永福台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李志鴻是創業園的第一個台籍幹部,他的就任讓創業園內的台商更為放心。
李志鴻本身也經營製茶場,撲面而來的成排機器,無論是炒鍋、擠壓、烘焙……機械化的運作讓一切井然有序。李志鴻說,自己把台灣精緻製茶的整套設備搬到大陸,安溪茶農聽說了,都紛紛過來學習觀摩,「這就是兩岸農業的優勢互補。」
「精緻農業是一種可以品味的文化,因為精緻,所以細節更多,知識更多。」李志鴻將農場變成「茶文化交流中心」,他說,「我這裡是了解茶文化與觀摩製茶的好地方。」謝東慶說,「我們種茶可以帶動農民就業,但這還不夠,這裡的環境這麼美,我希望把台灣的觀光民宿休閒旅遊也引進大陸,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