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人生3 人生不設限的企業冒險王布蘭森

文/理查‧布蘭森 |2013.08.31
1879觀看次
字級
二○一一年十月十七日,布蘭森(右三)和特技演員吊鋼絲,懸掛在新墨西哥州的美國太空港大樓,慶祝世界首座太空港落成。這座由布蘭森旗下「維珍銀河公司」建造的「美國太空港」,未來將是商業太空旅行的起點,該公司建造的太空船將從這裡出發,載運遊客一圓太空觀光夢。 圖/美聯社

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從一貧如洗到成為英國排行第四的億萬富翁,他的事業版圖涵括多個領域,如航空、鐵路、電訊、可樂、能源、金融服務等;他的人生豐富精采,既是創業家,也是慈善家、作家、冒險家、極限運動家等。不管做什麼,他似乎都不按牌理出牌,顯現出其獨特的創意思維。

日前,由他親筆撰寫的《維珍顛覆學》中文版在台上市,裡頭匯集了他多年來的創業心得、職場見地和人生智慧。本文節錄其中他對企業形象、品牌行銷、成功和太空夢想的看法。從中,可感受布蘭森突破社會既定規範,精采活出人生的豪情壯志。

企業形象
第二印象更重要

我母親曾經教導我,每天得穿乾淨的襪子及內衣褲,她提醒我:「誰知道你今天會不會被巴士撞到呢!」這句話的含意是,她不想聽到急診室的護士說:「醫生啊,快來瞧瞧,這男孩不知多久沒換內衣褲啦!」我母親認為這是很丟臉的事。

母親的教誨凸顯了第二印象的重要性。撇開巴士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象」(影響)不談,醫護人員對我的印象是當我被送到醫院時的模樣,第二印象是為我做檢查的時候,他們會在那時更加了解我的個人衛生習慣。

在商場上,在第一個接觸點上讓顧客留下好印象極其重要。儘管人人知道這道理,許多公司仍然充其量只做到普通水準。不過,企業界普遍較不了解的是,在線上交易量龐大的現今世界,顧客對品牌的第二印象可能比第一印象更為重要。

服務貴乎誠意

線上顧客和你的事業的第二次互動,通常是因為他們使用你的產品或服務時出了問題,正確、妥善處理第二次互動,便有助於公司創造很正面的印象。不幸的是,企業往往在這個環節錯得離譜。

我經常看到的嚴重錯誤是,公司把客服電話號碼擺在網站上最偏僻、最不起眼的角落,或是隱藏在另一處,當你點選「與我們聯絡」的選項後,隨即開啟「看看你能否找到我們的客服電話」的狡猾遊戲。

也許,在考量到顧客關係的價值與重要性之下,你應該在你公司網站的首頁,放置簡單明瞭的斗大字眼「需要協助嗎?請撥打客服專線……」。若是令顧客難以找到專人協助,那麼你的顧客可能會借用我的著作《管它的,就去做吧!》(Screw It, Let's Do It!)書名,然後稍加改成:「去你的,我不玩了(Screw it, I won't do it)!」

另類行銷
趣味讓生意蒸蒸日上

人才(People)、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推銷(Promotion),這四P常被指為企業的成功要素。不過,這份清單上少了維珍集團四十多年來的特色要素——趣味(Fun)。

一九八四年創立維珍航空公司時,我們有一群優秀員工,以及許多不同做法的好點子,可惜我們沒有足夠資金,無法把所有的好點子付諸實行。相較於當時的在位巨人,如環球航空(TWA)、泛美航空(Pan Am),我們的機隊真是小巫見大巫,更別說當時我們只有一架飛機了。

那架飛機是波音公司某位相當信任我們的主管租給我們的。我們不可能以機隊或航線航班做為行銷賣點,我們必須對微薄的廣告經費做最有效的利用。為了推銷初出茅廬、羽翼未豐的維珍航空,我很快讓自己變成各種瘋狂冒險行動的自願犧牲者。

CEO親上火線

我們買不起《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頭版四分之一版面的廣告,但我駕駛的快艇出事而下沉,熱氣球在高空故障,快艇和熱氣球上都有醒目的維珍品牌標誌,於是我們就這樣免費登上了頭版!

我們在倫敦和紐約的行銷團隊,經常在二十四小時內對當天的重要新聞作出立即反應,在重要市場推出戰略性廣告。舉例來說,當時的白宮幕僚長蘇努努(John Sununu)因為在私人旅行中,使用公帑租用豪華禮車接送而遭到嚴厲抨擊。隔天,維珍便推出一次性廣告,內容是「若蘇努努搭乘維珍航空班機,便可獲得免費豪華禮車接送服務!」

這一切作為絕對令人印象深刻,並將維珍趣味注入新事業裡。雖說光是譁眾取寵並不夠,但若你有出色的產品與服務,逗弄人們發笑,不僅有助於加深人們對你的印象,也有助於贏得人們的喜愛。

所以,試著別讓你自己和你的事業太過嚴肅。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人們反而會更認真地看待你。

成功定義
樂在其中 利益眾生

在任何行業,成功主要取決於你是否做你喜歡的事,以及是否發展你的技巧與能力。別去想世人對於成就的定義,你應該思考成功對你而言,指的是什麼。從個人的角度去思考,例如你對你的家人及私人生活懷抱什麼希望,或許就能幫助你聚焦。

若你考慮以創業為職,請記得相關領域的佼佼者通常很能彈性變通,且願意接受不同的東西或見解,他們能夠站在顧客角度去思考與想像,他們不僅對他們的同事及員工有同理心,也對受到他們的事業營運影響者有同理心。看到問題或不公義之事會嘗試採取行動的人,往往能夠在商場上成功。你是否展現上述特質?

成功無關名利

在商場上,成功與獲利無關,當然啦,為了投資於下一個計畫或事業、為了支付帳單、為了讓投資人回收、答謝員工的努力,都需要賺錢,但賺錢並非一切,成功並非以獲利多寡來衡量。錢的可愛有趣之處只在於它能讓你做什麼和創造什麼。

若說錢財不能衡量成功與成就,那麼名氣更不能。媒體總是把事情給簡化和個人化,這是可以理解之事。記者撰寫評論巴菲特(Warren Buffett)、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比爾蓋茲(Bill Gates),或是布蘭森我,較不費力,大概也較生動有趣。不過這都無法反映事實,例如這些公司裡有群高階主管天天作出許多重要決策,他們只是沒有向媒體談這些事罷了。

名與利皆不能正確且充分衡量成功,那麼個人影響力呢?我花了四十多年建立維珍品牌,若我明天離開人世,我們的團隊仍然能夠繼續經營下去,就如同沒了賈伯斯,蘋果仍然會繼續經營,比爾蓋茲在二○○八年卸下執行長職務,微軟仍然如常營運。

在商場上,成功的最佳衡量方式在於,你是否創造出令你引以為傲的東西,以及你是否對他人作出實質、重要的貢獻。這是促使我每天起床工作的動力。你愈是積極、務實地投入,就愈感覺成功。

現在,我愈來愈投入於幫助與保護我們在地球上的未來,這是否使我「成功」呢?我不知道,但做這些事令我感到快樂。

在面臨職場和其他所有後續選擇時,你應該聚焦於你自己的目標,盡量別因為他人的目標而失焦與分心。不論在職場上或個人生活中,重要的是做正面、有建設性的事。

太空夢想
投入最大膽的探險行動

奧地利《News.at》編輯布魯格勒(Iris Brueggler)詢問:「為何你對太空會如此著迷?」

我的回答是——因為自己向來愛探險。當我還是年輕男孩時,曾夢想成為職業運動員,但後來膝蓋受傷終結了這個夢想,我改而訴諸其他途徑來探索世界。

透過維珍銀河公司來追求太空探險,是我最新、最大膽的探險行動,它涉及有趣且複雜的技術性挑戰。

布魯格勒又問:「你認為人類將能夠永遠離開地球,在其他星球上生活嗎?」

幾年前,維珍和谷歌計畫為愚人節搞個惡作劇。那天,我在拉斯維加斯舉行演講,演講結束時我告訴聽眾,要提供他們全球獨家新聞,我隨即宣布推出名為「Virgle」的新事業計畫,目標是移民火星,在火星建造城市。

我沒有敘述什麼細節,但很興奮地解釋,谷歌的創辦人佩吉(Larry Page)及布林(Sergey Brin),還有我,正尋求參與此探險移民任務的志願者。雖然我已經當場說明在抵達火星後,將不會再返回地球,仍然有大批志願者湧向講台,足以證明很多人對於太空探險行動的興奮與渴望。就算我們強調,他們必須要有吃水藻維生的心理準備,仍然無法阻擋他們的熱情。

商業太空計畫

民間公司實現登陸及移民其他星球的願景,或許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我們的孩子在有生之年,應該可以看到政府贊助的計畫能成功將人類送上火星。

布魯格勒接著問:「你從事許多慈善活動,但現在在非洲及其他地方有無數人瀕臨餓死,若拿你投資在太空探險觀光事業的錢來拯救饑荒,不是更好嗎?」

我認為投資太空探險觀光事業和拯救饑荒,都是我們該做的事,它們並不互斥。

我們的確需要動員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界的力量,應付現今所面臨的饑餓、貧窮、氣候變遷等挑戰。然而,我們不應為了這些而放棄人類的強大企圖,在我們尋求解決氣候變遷之道和減輕其衝擊方面,太空探索有更深廣的目的。

太空探索對人類的未來福祉很重要,在政府機構改變其努力方向之後,我們接下棒子,為太空旅行研發安全、乾淨、可以商業化的技術,這是極大的挑戰,也是可以為地球作出貢獻的挑戰。可以確定的一點是,天空不再對我們構成阻礙與限制!

(摘自《維珍顛覆學》,天下雜誌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