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為了協助出版社永續培養有力的編輯企畫,維持出版業競爭力,文化部昨天公布「原創出版企畫補助作業要點」。不同於一般對創作者的補助,這是首度針對出版產業鏈、編輯平台所做的補助。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長周蓓姬表示,台灣沒有建立出版經紀人的制度,藉由這項補助,可讓出版社培育富有潛能的出版人。周蓓姬同時宣布,明年二月「文學工具箱」也將上線,規畫十個文學主題系列,推廣台灣文學。
周蓓姬說,好的編輯企畫往往從創意發想、協力作家、定位行銷等,都具有關鍵影響力,期待透過這樣的補助機制,讓出版社願意更大膽培養編輯人才,強化題材創新多元的能力。
「原創出版企劃補助作業要點」規定,申請該補助都須提出出版企畫,包含書名、主題、大綱、作者及編輯團隊、發行數量、經費預估表以及行銷推廣計畫等項目,所有參與的作者與編輯也必須具備中華民國國籍,每本圖書最高補助五十萬元,即日起至九月十二日收件,十一月三十日公布審查結果。獲選補助的圖書必須在明年十月三十日完成圖書出版及行銷閱讀推廣活動,但翻譯書、漫畫、數位出版不包括在補助範圍內。
「原創出版企劃補助」方案第一年編列一千八百萬經費,文化部預估,若每種圖書補助三十萬至五十萬元,預計可補助三十六至六十種圖書;若以每種圖書發行二千冊計算,預計發行總量至少可達七至十二萬冊。周蓓姬強調,該補助方案希望提升台灣出版事業的競爭力,發揮產業扶植效益;並期待透過補助出版業者舉辦閱讀推廣活動,增加閱讀人口。
至於「文學工具箱」網站平台,則是提供國際各社群、各級學校推廣台灣文學所需的資源。周蓓姬表示,文學工具箱以英文主流社群為對象,建置中英文版,透過十組線上主題文學特展,陳述台灣文學發展歷程面向。
周蓓姬表示,像是「鄉土文學主題工具箱」,內容可呈現李喬《寒夜》、黃春明《蘋果的滋味》、《兒子的大玩偶》等作品,另外也可延伸介紹從台灣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作品,以及作家訪談等影片,讓國外友人了解台灣文學概況,一步拓展台灣文學作品被翻譯或進行跨國合作的可能性。預計明年二月底將上傳第一波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