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概念-- 只有分工 沒有貴賤

 |2013.08.24
1352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二十五歲的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畢業生韋偉日前突然變成新聞人物,因為他先後參加廣西柳州市不同城區的城管部門招考,兩度以優異成績入選,卻引發熱烈討論,究竟大學畢業生選擇勞務工作是否就是浪費人才。

之所以有這樣的爭議,主要是「城管」的應徵資格不算高,據陸媒報導,應徵資格是「大專及以上學歷,專業不限,工資一千六百元……」人民幣一千六百元(約新台幣七千八百多元)在工資水準年年增高的中國大陸(二○一二年廣州平均月薪達人民幣五千二百元,上海和北京也高達五千五百元以上),這個工作條件並不好,但應徵者卻非常多。

儘管就業困難的新聞時有所聞,但很多大陸民眾仍批評「浪費人才」,認為清華畢業生做這種不需要學歷就能勝任的「城管」,十足「大材小用」,還有網友誇張地說:「自甘墮落,有損清華!」還感嘆這是「民族的悲哀」,甚至有人認為這名清大生韋偉想炒作出名,還質疑他的文憑。評論熱潮就像今年三月台灣博士生宋耿郎賣雞排,新聞一出,引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質疑「浪費教育資源」。

事實上,據中新社評論,近來北大、清華等名校畢業生賣糖葫蘆、刷馬桶、刷鞋等從事不合常規職業屢見不鮮。報導認為這些個案背後,是傳統觀念作祟,如果名校生不該從事體力勞動或低微職業,那麼也與「勞動面前人人平等」、「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主流價值觀背離,也是現今許多大學生就業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之一。

中國大學生從過去聽從國家分配、畢業後不愁工作,到現在必須自己找工作,中新社評論,中國社會重學歷、重出身的氛圍還沒跟上這種轉變。報導引用北大黨委書記朱善璐的意見做總結:「北大學生只要他修鞋修得最好,種地種得最好,工人當得最好,一樣是我們北大的驕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