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兒子,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他一生一次被廢,兩次登基,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登基兩回的皇帝,在位共七年,是唐朝第四和第六位皇帝。
李顯並無政績可言,對他的印象是「神龍」年號。初唐貞觀年間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集序》墨跡,以「神龍本」為最著,因卷首鈐有唐中宗神龍年號小印,故得名「神龍本」,又因神龍印記僅有左半,亦稱「神龍半印本」。
李顯的書法存世不多,〈賜盧正道碑〉是唐中宗留下的筆跡,以前沒看過,近日在大學院的圖書館找到日本二玄社出版的法帖(右圖),起初覺得一般,並沒有什麼特殊,看著看著才發現,他的用筆非一般的走筆,內容更讓我好奇,唐中宗為一位清官立碑褒揚,而此人在史書卻無記載。
〈賜盧正道碑〉唐中宗於景龍元年十月十七日寫成。按《金石萃編》記述,此碑高九尺一寸,廣四尺八寸五分,是一件尺寸頗大的碑刻,碑陰刊刻〈盧公清德文〉。
碑文是以大字書寫,近乎榜書的字體,這字類似北魏書體,以方筆為主,刀刻的鑿痕明顯,這書體在楷書盛行的唐代,是極為罕見的。
碑文的內容十分貧乏,僅六十餘字,並無具體的政績可示於人。這僅是唐中宗的一件褒揚題詞,而滎陽縣令盧正道後人,借以炫耀其族與皇帝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