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每個人打從出生開始,就處在不斷的學習當中,舉凡生活所需的各種技能與知識,甚至包括天文、地理、歷史、法律、經濟、藝術、建築等各項領域,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多方學習,學到的知識、技能愈多,人生就能活得愈充實,生命也才能發揮愈大的能量。
在學習上,由於每個人的態度不同,因此也有層次上的差別:
一、不肯學習,遊手好閒,終將頹廢一生。
二、認真記憶,卻不肯思索,可能冬烘一輩子。
三、滿口說理,沒有行動,註定一事無成。
四、真才實學,做中體驗,愈做愈有成就。
五、解行並重,智慧通達,生命從中昇華。
學習不只為了求得知識,更要開啟智慧;讀書不應只在求得學問,更要身體力行,也就是佛教所謂的「解行並重」。
戰國時代的趙括「紙上談兵」,只有理論上的知識,卻又自以為真知,到了真正要用時,一點力量也使不出來。反觀春秋時代的軍事家孫武,他以兵法謁見吳王闔閭,吳王在看過他的《孫子兵法》後,問他:「可以用女子操練嗎?」孫武說:「可以。」吳王就派了一群宮女給他。
起初眾宮女大笑不止,孫武雖三令五申,宮女仍然輕忽嘻笑,不聽號令。孫武說:「號令不明為將之罪,明而不從是領兵官吏之罪。」於是依軍紀將身為隊長的吳王兩位寵妃處死,此後宮女認真操練,隊伍整齊。經過一段時間,孫武報告吳王說:「兵已練就,王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吳王因為起用孫武,國勢日漸強盛。
俗語說:「真金不怕火煉。」真正有用的知識是實務,因此不管修學任何事物,應以融通為要務,以方法、技巧為輔助,以勤熟為功效,以用心、下手為實際,解行並重,才不會流於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