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在中國:很尷尬

 |2013.07.27
1015觀看次
字級
除了空氣汙染,食品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圖為民眾在環保展上了解去除蔬菜農藥殘留設備。圖/中新社

【本報綜合報導】「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已成為大陸的公開祕密,也是環保難以推動的主因。中新社報導,目前環保在大陸之所以難以推動,是因為企業裝設一套治汙處理的設備,必須花動輒上百萬原成本,但不裝設的最高罰款卻只有人民幣五十萬元,只有在汙染飲用水源等非常惡劣的情形下,才可能處以最高人民幣一百萬元的罰款。

報導中說,由於違法成本過低,環境汙染事件層出不窮:像是黃浦江上出現死豬成群結隊,珠三角近三成土壤因重金屬超標不適合種植農作物,近半數中國人受到空氣汙染的威脅。

除此之外,行政監管「無力」,司法不盡如人意。中新社記者專訪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祕書長曾曉東,談到環境維權的艱難狀況,「調查難、取證難,認定環境汙染、環境侵權、環境糾紛更難,違法處理很難,執行更難。」

除了民事賠償,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法教授周科認為,與香港、歐美等法制較發達的地區相比,「目前中國的環境刑事責任仍然是既窄又鬆」。

因此中新社下了結論,儘管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再不能簡單以GDP論英雄」,要把改善民生、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但畸形發展的「根」恐怕比想像中扎得更深。甚至一位不願透露身分的環保部官員向中新社記者坦言,「想要地方放棄經濟增速搞環保,幾乎是不可能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