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立故宮博物院昨天依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於故宮文會堂舉辦「大故宮計畫」環境影響評估計畫公開說明會,故宮表示,希望「大故宮計畫」更完善,展現國際大博物館氣勢。
故宮表示,近年故宮參觀人數快速成長,公共接待空間嚴重不足,加上藏品數量日益增多,典藏與展示空間均有待擴充;再者,故宮正館興建於民國五十四年,不論在高度、廣度和設備上都明顯不足,無法呈現今日國際大博物館之氣勢;且國際間各大博物館的擴建計畫已成為該國重要文化建設,如羅浮宮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都有大規模擴建工程,「大故宮計畫」現在不做,將明顯落後其他先進國家,確有必要性及迫切性。
接著「大故宮計畫」工程委託總顧問台灣世曦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針對整個環境影響評估計畫範疇做細部說明,內容包括物化環境(地文及地質、水文及水質、空氣品質、噪音及振動、廢棄物)、生態環境、景觀及遊憩環境、交通運輸、社會環境、土地利用、產經活動、文化環境等。針對民眾最關注的議題,包括地質及豪大雨淹水問題,世曦公司均已納入調查並將透過環評研析,提出具體可行的整治與防護措施。
館區配置方面,故宮表示,文化是台灣的關鍵實力,故宮以國家文化建設的宏觀視野出發,匯聚文化實力,就軟硬體做全面性與整體性規畫,提升典藏、保存、研究、展覽、教育及育樂等現代化博物館功能,也藉豐富的典藏,開放應用,為文化創意產業界注入活水源頭,並發揮博物館專業功能,提供優質的服務,策畫內容充實且具特色的展覽,帶動國內文化觀光產業發展,這是推動「大故宮計畫」的基本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