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在位三十四年,征服新羅(今韓國北部一帶)後,自稱「唐天皇」。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在位三十四年,征服新羅(今韓國北部一帶)後,自稱「唐天皇」。
李治是天潢貴胄,他出生不凡,所謂的天之驕子,幼年即受太宗寵護,《舊唐書》以「特深寵異」形容唐太宗對李治的溺愛。當然,李治也聰慧過人,據說他稚齡學步之時,就能抓著筆寫下一個「敕」字。
高宗李治亦是一位善於書法的帝王,他擅長的書體有行、草、隸、飛白書等。圖示〈大唐記功頌〉是高宗所書的一座巨碑,碑高四公尺餘,寬將近兩公尺,以行書寫成,有三十五行,碑額用飛白書題寫「大唐紀功頌」五字,此是刻意仿造唐太宗〈晉祠銘〉的碑刻形式。
顯慶二年時,高宗在鄭州郊外校閱軍隊,行至太宗皇帝當年擊敗竇建德軍之牛谷口戰場原址,那一是場決定性的虎牢之戰,此戰奠定了唐朝的基本版圖。
因是追念其父唐太宗的戰功,他親自撰文並書丹而刻成此碑。現在存於河南鄭州博物館內。
高宗李治的書法受虞世南影響較深,筆姿外柔內剛,圓融謙和。宋代黃庭堅於〈山谷題跋〉記述:「高宗筆法亦極清勁。」簡要地點出李治的書法特徵。此刻石「碑文甚宏麗,字亦復奇偉」,應是傾力之作。
目前傳世的唐高宗書跡,《淳化閣帖》有收錄,主要的碑刻有〈萬年宮銘〉、〈唐‧劉仁願紀功碑〉、〈李勣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