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濁水溪以南的南台灣,太陽似乎特別眷顧,每年總是贈予強烈的陽光,在寒冷的季節中,自然能為南台灣帶來溫暖的氣息,然而到了晴朗又酷暑的季節,那烈日所投予的光線,反倒成了嚇人的兵器般,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幸好上天有好生之德,在這如同灼熱地獄般的時候,三不五時總會降下甘霖,紓解這水深火熱的險境,而且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的關係,對南台灣來說,雨更顯得不可或缺。
雨,不但能澆熄炎熱的暑氣,還能讓各個心浮氣躁的心都安定下來,而且雨又如同畫筆一般,在經過揮灑,名為世界的這塊畫紙就添加了一種溼漉又朦朧之美,成為了一幅虛無縹緲的水墨畫。
古人對於雨也都有不同的感受,可能是「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閨怨之情;也可能有「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今昔感懷:亦有「青箬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或「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閒情逸致。
不管是哪一種,有別於風花雪月,雨似乎也變成了一種上天賜給文人的禮物了,古時蘇軾有「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愛竹之言,於我來說,雨反倒也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雨中,我能觀察到豔陽天下看不到的景象;在雨中,我能體悟到與平時不同的溫度變化;在雨中,我的思維也能思索到平時不曾注意到的事物,而在雨中,你是否也能感覺到不同的事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