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現實面就是「靠關係」。而且,誰不是在靠關係呢?業務員要學會建立與客戶的關係,企業中階主管要同時「向上」與「向下」管理,研究生要摸索和論文指導教授間的互動。如此,不一而足。
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莫不極盡辦法動用自己適當的「關係」,這原就沒有什麼不對。但是,台灣文化裡就是有一個怪現象,對於「關係」這兩個字充滿著潔癖。尤其在職場上,我們明明很期待、很努力牽起一張最有利於自己的人際網絡,但又害怕別人說自己是「靠關係」;提起別人的優異表現時,也要酸酸地歸因於他有「好關係」。
我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的小宇宙也各自牽引起獨特的社會網絡;贏在家庭起跑點上的人或許一開始跑得比較快,但老實說,若進了職場一段時間後,仍抱怨「沒關係」,那怪的應該就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啦。
「關係」是要靠自己建立的,而建立的關鍵就在於「信譽」、「誠懇」和「助人」。努力建構對自己有利的人脈更不應該以負面的態度看待,因為萬事互相效力,在關係裡頭,「彼此效力」讓人與人之間緊緊連繫在一起。
建立一張好的人際網絡,做法不外乎兩個。第一,相同羽毛的鳥在一起。慎選朋友,親近好的朋友,尋找良師益友,建立自己的時代派對。進明星學校、好社團、好企業,都是讓自己更容易接近良師益友的方式。有人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就念明星學校,並不是沒道理的。
高階經理人也競相進入大學附設EMBA就讀,認識其他高層;青年創業家參加扶輪社等社團;熱愛極限運動者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體驗挑戰自己極限的樂趣。這些都是在建立良好的社群關係。
第二,向上向下,橫向管理,都很重要。職場上最常見的是抱怨老闆比較喜歡誰。老闆和下屬確實會有投不投緣的問題,如果看到別人和老闆相處得很好,別自暴自棄,大可觀察一下雙方是如何互動的,有何學習之處。
中階主管更要做好向上與向下的管理,和同事與客戶之間的橫向管理也很重要。當然,職場上難免勾心鬥角之處,假惺惺故意興風作浪破壞同事間和睦者亦有之。最好的狀況就是時常以老闆和公司經營者的角度來看事情,便比較能掌握事情的全貌,不陷入於情緒的泥淖中。
(取材自http ://funfunchung.pixnet.net/blog/post/6103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