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學美容證書由廠商隨儀器附贈,並不能證明醫生一定懂儀器操作。
為整頓醫美亂象,衛生署「美容醫學機構認證」上路,採自願申請認證,依照侵入性高低分為光電治療、針劑注射治療、美容手術,通過給予綠色及紅色標章。
這項申請認證收費六萬元,醫療機構必須合法立案滿兩年,且過去兩年內沒有不當醫療行為紀錄,才能申請認證。不過有幾家醫美診所醫師反映,北市約有四百家醫美診所,全國約八百家醫美診所,醫策會就可有近五千萬的進帳。
有醫師認為,認證費不會是考量申請的唯一依據,但在無法獲知效益前,就要收費六萬元,且還是每隔幾年就要收一次,不免會產生質疑,覺得這是在變相搶錢。
醫師說,如果衛生署、醫策會幫民眾的醫療權益把關,推出醫美認證標章,應該先將認證收費合理化,否則就該公布收費明細。
台灣形體美容整合外科醫學會籌備會發起人詹富盛醫師質疑,在衛生署這套制度下,具有相關科系背景,加上學分,就能取得一紙認證,但這與品質認證可以畫上等號嗎?詹富盛認為,光是坐著聽課,修學分,這根本不夠。因此,形體美容整合外科醫學會將採實際操刀、專家認證等方式,凡是想獲得醫學會認證者,必須全程錄影手術過程,以證實為醫師本人操刀,且附上患者術前術後照片,作為審查資料。另外,參與認證審核的評審是業界經驗最豐富的醫師,也就是目前國內整形界檯面上刀法技術首屈一指的高手,相信更具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