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指考在昨天考完公民與社會科後全部結束,有人拿出標語,為自己加油。圖/陳正興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大學指考昨天第三天,今年有別以往,第一節歷史考科文言文史料比重增加,偏重閱讀型題目,考驗學生閱讀與思考能力,中山女中歷史教師邱永春預估,歷史均標會比去年五十二分來得高。
地理科考題為中間偏難,以台灣地理取材最多,包括台灣凍頂烏龍茶的產地、客家苗栗福菜的耕作時間等,有關國家公園入題比例比以前增加,也顯示對台灣環境的保育意識日益提高。
大考中心審題老師表示,今年歷史科在教材比例分配上為台灣史與中國史各占四分之一,世界史則占一半,題型特色為文本閱讀題比例高,出題老師將史料融入題目中,考生須仔細閱讀才能作答,此外還有地圖閱讀題,也是今年特色,凸顯出歷史科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視。
北一女中歷史教師陳惠珠說,從九十八年指考開始,歷史考科便逐漸增加閱讀型題目,尤其今年特別明顯,她強調,考生要注意這種趨勢的轉變,以後考科可能會朝閱讀型試題發展,換言之學生要多閱讀課外歷史書籍,而不是一味「背多分」。
而地理科方面,大考中心審題老師認為,今年題型特色是減少冗長文字敘述,改用十五幅圖、表或照片來呈現題目,讓考題看起來更活潑,試題中有近一半都是圖表題,審題老師建議學生在平常就應好好培養對圖表及照片的判讀能力,並學習如何從圖表中找到與答案相關的線索,才能順利作答。
此外,今年與永續發展相關的能源議題也納入試題中,包括核能發電設施、風力發電在台灣衍生的爭議等,也反映了目前社會對替代能源的省思。
協助審題的台北市高中地理科教師群則認為考題以中間偏難的題目較多,尤其今年地理科出了不少與兩岸相關的區域地理題,約占三成左右。
大考中心審題老師表示,今年公民科一樣展現「時事入題」的特色,包括第七題的兩岸協商、第十二題的核四公投、第十四題的七合一選舉、第二十七題的自由貿易協定,及證券交易所得稅、陸資來台購買房地產等都屬社會時事題。
大考中心表示,將時事納入考題中,就是希望培養學生關心新聞時事,將所學與生活相結合,這也是公民教育的精神。
內湖高中公民老師姜淑慎指出,今年試題優點為難易度適中,題型有不少情境題,考生必須多加思考再作答,才不會寫錯。不過,儘管題目整體來說四平八穩,但部分考題仍有題意不夠清楚的問題,這是未來指考命題時可改進的地方,她預估今年均標會比去年降低,落在五十五至六十分上下。
大考中心主任牟宗燦說,今年指考秩序良好,過程平順,感謝老天爺幫忙與各界協助,讓指考順利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