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廚偶記--流淚之必要

宇文正 |2013.07.01
1997觀看次
字級

看這標題就知道我要說的是洋蔥,其實不只洋蔥,蔥、韭菜、大蒜、蒜苗、紅蔥頭都會使我流淚,而最常使我眼淚汪汪的是蔥,幾乎每天都一定會用到的蔥!

村上春樹開過爵士喫茶店,店裡供應一種高麗菜捲要用到碎洋蔥,開店那七年,他每天早上必須切碎一袋子的洋蔥,如此練就他切洋蔥不流淚的本事。他的祕訣是什麼呢?他說:「就是要在流淚之前趕快切完哪!」我想,他除了練出奇快無比的切菜身手之外,應該也練出了眼角膜對洋蔥釋放的那種刺激性酵素的忍耐力吧!偏偏我這兩樣都很糟,我是個整天碰碰撞撞,連翻個文件都會被釘書針扎流血的人,所以即便天天做菜,刀法也還俐落,卻一定提醒自己:慢慢來!無論如何絕不催促自己快速剁菜。而我的淚腺之發達,大概要一萬字才能盡述,總之,手再快,快不過我的淚腺反應。而洋蔥未必天天切,且大部分的作法是切塊或切成洋蔥圈,因此讓我流淚的機會倒不多;蔥則多半須細切成蔥花,日日教我流淚的真正元兇是它!蔥在廚事上無役不與,那是從神農氏的時代便傳下來了。相傳神農嘗百草嘗出了蔥的辛香美味,各種日常膳食必添加香蔥調和,後人還給了它「和事草」的雅號。和事草,卻天天令我淚眼汪汪!

怎麼樣可以切蔥不流淚呢?兒子提議過戴蛙鏡。所以我的廚房配備,除了漂亮的圍裙之外,還應該選購一只造型美觀的蛙鏡?(有嗎?)古詩詞裡凡提到「蔥」,十之八九意不在蔥,都是在說女孩子纖細白嫩的手指頭,比如歐陽修〈減字木蘭花〉裡「慢拈輕攏,玉指纖纖嫩剝蔥」,可不是在描寫廚房裡的工作,說的是彈琴之手。而我,現在生活裡非但再沒有「玉指纖纖嫩剝蔥」(我也會彈吉他呀!)的畫面,卻要每天戴著蛙鏡在廚房裡剝蔥嗎?

我小時候其實不愛吃蔥,蔥、薑、蒜都不愛,都覺得有「怪味道」,吃完飯,我的碗裡往往留下從菜、湯裡挑出的所有蔥薑蒜,母親嘆氣:「挑這麼乾淨,妳還真有本事!」我爸便說:「吃蔥才會聰明啊!」不知道是否這種心理暗示,慢慢長大,逐漸接受這些辛香作料的過程裡,蔥是第一個被我接受的。我必須坦白說,到現在,我碗裡還是常常留下薑與蒜,雖然我自己做菜也一樣會用到它們,而蔥倒是挺愛吃的。 

吃蔥才會聰明的信念,如今檢驗它,是不無道理的。各種醫學保健資訊裡,都說蔥能殺菌、預防胃癌、乳腺癌、利尿等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高血壓導致的頭暈,可使大腦保持靈活,預防老年癡呆……啊,讓大腦靈活、預防老年癡呆,不就是讓人保持聰明嗎?廣西就有地方習俗,在每年農曆六月十六夜裡到菜園取蔥給小兒吃,可讓孩子「食蔥聰明」。至於台灣民間未婚女子元宵夜偷拔蔥,說「偷挽蔥,嫁好尪」,祈求美滿姻緣的習俗如何而來、除了押韻之外可有什麼道理,就不得而知了。

西洋人對洋蔥比對蔥的興趣高得多(不然怎麼叫「洋蔥」?),不僅飲食中廣泛使用,甚至生菜裡也有。歐洲中世紀時,洋蔥還是勝利的象徵。他們作戰時,脖子上掛一個洋蔥頭(什麼畫面啊!),認為洋蔥具有神奇力量,可保護戰士免遭劍戟弓箭之傷,還能激發勇氣和力量,最終獲得勝利。小兒上了高中,未來還有許多仗要打,我又不能在他每次段考時叫他脖子上掛一個洋蔥頭去學校,那麼,我就多多烹煮激發戰力的洋蔥炒蛋、黑胡椒洋蔥牛小排,或是讓大腦靈活的蔥燒排骨、蔥花蛋或是蔥爆雞丁吧!流淚是必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