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哈爾濱市,冰雪覆蓋的景色,是個晶瑩剔透的幻境,有些假假的。雖然行銷高手把這個城市變得多采多姿,包括冰雕節雪花節、音樂歌舞,使哈爾濱成為國際亮麗的都市,再加上多民族文化的融入社會各個階層,城貌不是冷豔而是鮮麗。我二月分曾造訪這個被冰覆蓋的城市,凍到舉步維艱的程度,但卻有刻骨銘心的經驗。極佳。
然而初秋的哈爾濱夾著夏日熱浪,街林仍一片片綠油油,與冬季灰暗雪白相較,如暗夜後黎明。我得仔細地看著太陽島、松花江的本來面貌。前者是綠樹成蔭,幾許俄羅斯式小屋座落其間,大部分沒人居住,只看維修人員在整修敲打空屋孤影,與秋陽光線相對,使人感覺它不像是度假別墅,最多是哈爾濱夏日散步區,儘管它承載百年前沙皇時代,俄羅斯富貴人家,避暑兼避難的場所,輾轉至今使它成為有個說故事的話題。
哈爾濱另一處猶太紀念館與聖索菲亞教堂,再次對它們端詳良久,都是猶太人與俄羅斯人宗教信仰與心靈寄託的會堂,而今都被改成建築博物館,看來有些不稱頭。博物館本質是真實與衍生文化的呈現與再現,像這種壁報張貼的布置方式,與賣門票的必要格格不入,因為內容呈現如同書冊,又無能恢復原建物的功能。真是豈有此理,不知哈爾濱文化人有何種感應。
而中央古街呢?人潮洶湧,街道鮮活,走在很長很古老建築群的街坊,有西方飲食風格,與多元民族的賣場,也看到了先民是如何在這裡建造文化生活,不論大宴小酌,或藝術品陳列,很具藝術性時空轉換的場景,我自以為活在近百年來的心靈估量,可與商家論品計質的對話,使人感受人性的親切。
古老的街道,我寧願再看看它的破落現場,而不喜歡新建百市如一的景觀,因為蒼老有品味,舊舍有歲月,好比老人的斑點,正添加人生風霜與經驗,是個可以再三討論的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