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您能做些什麼?
當我讀完《97歲的好奇心女孩》這本書之後,我的腦海裡,浮現著我的阿婆,當她七十歲時,她在做什麼?八十歲時,她又做了什麼?我也一度沉思,當生命瀕臨盡頭時,我是不是還有源源不絕的熱情,完成我未完成的夢?
本書的書衣寫著:「不管你幾歲,如果老想著,我都這個年紀了……那就完了」。世本恒子是本書的作者,她在二十六歲時,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報導攝影師,七十一歲時,再度回歸攝影界,九十七歲時,想做的事情還有一籮筐。
真正的年齡不是生理的年齡,也不是外表的年齡,而是自己想不想去充實自我的心理年齡。
本書的作者,當然也遇過許多的挫折、批評,甚至在她最喜歡的職場上遭人取笑、受到性別與年齡的不平等待遇;但她選擇挑戰,她要讓攝影的老闆知道,興趣、熱情與專業可以彌補所有的一切。為此,她成了日本第一位女性報導的攝影師,她記錄了各行各業的點滴、拍攝了數以萬張的臉譜圖像,撰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文字報導……這是她所親身經歷的故事。
閱讀本書的那一晚,我走到書店,赫然發現另一本書《化為千風》,立在書櫥,我翻了一下,第一頁這麼寫著: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沉睡不醒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秋天
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地間
冬天
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光芒
晨曦升起時
幻化為飛鳥輕聲喚醒你
夜幕低垂時
幻化為星辰溫柔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
我沒有離開人間
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
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信手拈來,一股莫名感動之情,竄動血脈,油然而生。這是悲慟裡的力量,是黑暗中的日光,是絕望裡的希望。這本書,如同這首歌,如詩如畫,彷彿希望就在前方,指引我們下一步該如何面對,如何將有限的生命,揮灑得彷彿冬日裡的陽光,為來年的春日,澆灌雪水,期待盛開的花朵。
是什麼力量讓我們願意繼續生存下去?我們的忙,是為了什麼?會不會到頭來,只是一味地茫與盲?就如十九世紀超越主義論者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所說的:「有些人釣魚釣了一輩子,卻不明白,他們想要的其實不是魚。」
在八八風災二周年之際,這段〈化為千風〉的詩化為一首歌,在山林悄然響起,如山林的天籟,如曠野的跫音,每個音符都足以撫慰村民的心靈,每個節奏都足以平靜村民的心緒。生命其實就是這麼地巧妙。
我常鼓勵自己,也鼓勵他人,只要我們每天對生命多一分踏實,我們就能成就快樂的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其實就在我們手上,任憑風改變了樹的方向,天氣決定了我們的情緒,但不變的仍是我們可以堅持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