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中的身影 文與圖/田婉華 |2013.06.30 語音朗讀 38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孫女為田子璵老先生祝壽。圖/田婉華 外孫返台探視田子璵老先生。圖/田婉華 家族歡慶么弟生日。 圖/田婉華 田子璵老先生生日,與家人溫馨團圓。(左起為二兒子田醒民、作者、大兒子田覺民、小兒子田衛民) 圖/田婉華 父親大去了,回歸天地塵土造化中。九十七歲的歷練是一種驕傲也是一種光榮,我哭泣卻感到神聖與莊嚴。 我敬愛的父親田子璵先生,生於民國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山西榆次晉商之家;祖父為大清銀行庫倫分行經理,榮列家鄉仕紳之儕。祖父聰穎傑出,理財置產,生活優渥,又精於書畫攝影。父親受祖父薰陶,隨其學文習商;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仁發公」銀號服務,並派駐南北各地,擔任經理職務。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仁發公」同仁原想在台再行發展,但事與願違,於是父親投入公職,擔任出納工作。 父親治事廉潔不苟。記得小時候,有一天,我因事到父親辦公室,見他正以橡皮筋捆紮文件,活潑好動的我正迷著跳橡皮筋,便吵著要幾條玩耍。父親疾言厲色的說:這是公家的物品,不能給你,待回家再買給你!這種身教影響了我的一生。父親治家也甚嚴格,他常以《朱子治家格言》訓勉子女為人處世的道理,讓我們秉持「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明訓,行走人生。 民國五十一年,父親四十五歲,母親因病過世,他承受中年喪偶之痛外,還得堅強的挑起父兼母職的重任,尤其幼弟尚在襁褓中,為了全心照顧稚子,決心放棄續絃的念頭。 父親失去妻子,我們失去母親的日子是痛苦殘缺的。母親剛逝的那些時光,父親在牆上張貼「大字報」,他用蒼勁的筆觸寫下勉勵我們的話,要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告訴我們:沒娘的孩子也要活得精采有勁! 他在八十自述中說:「白天帶么兒上班,下班後回到家中父兼母職,捲袖洗衣,做飯蒸饅頭,打掃房間,公事未有疏忽貽誤而家事亦整潔無缺,孩子們肚飽衣潔,不曾令人有喪母之譏。」 及長,我們手足十分自愛,不忍讓父親再傷心,總是萬事讓他少勞少憂,因而養成我們子女獨立自主的精神,奮發向上的決心。 自從母親過世後,我便以慰親恩,輔幼弟為責。我們以為努力的一切,可以彌補父親喪偶之痛,我們以為子女個個爭氣,不用他在我們課業上操心,不勞他在我們行為上擔憂,更不須他在我們工作上煩惱,我們便盡了人子之孝。 我們為他做最好的安排,我們讓他生活無虞,我們讓他時時有兒孫陪伴,我們以為如此表現,足以彌補他生活中的缺失,但展讀父親的遺作,才深切體會:母親逝去的歲月,即使我們做的再多再好,父親的內心總是孤獨寂寞的。我們錯了!他需要的是一位生命的伴侶!這是在他大去後,我才驀然驚覺後悔的事。 父親走了!我們萬般不捨,在淚水中我們喚不回父親的身影,在凝視中我們已看見他飄然大化。 願父親了無牽掛,雲遊妙緣於四方…… 前一篇文章 阿喜 下一篇文章 不老的生命影像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企業精英喜獲《365日》 願傳播善美能量2025.09.1003【詩】走過康橋2025.09.1104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5YT創3.25億次點閱 網紅貓過世2025.09.1006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2025.09.1007【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8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9巴西佛光童軍露營 烹煮搭帳自己來2025.09.1010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生命畫語】生命的光因為值得 所以無價【生命畫語】超越自身秋蟬:生命的合唱陪她慢慢走一場雨中的即興旅行【生命畫語】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