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昨天啟動「iCulture整合服務」,並以行動短劇的方式說明如何使用行動文化與即時藝文生活的資訊服務。圖/潘俊宏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文化部iCulture整合服務啟動,「文化雲」踏出第一步。民眾只需上網或用手機、平板電腦下載App程式,就可享受行動時代「一站式」藝文資訊服務,不僅搜尋最新藝文訊息,也可運用文化部免費開放的文化資料庫進行內容加值,促進整體文化產業活絡。
文化部表示,iCulture是文化雲政策的第一步,之後將陸續推出「國民記憶庫」、「台灣文化工具箱」等,透過雲端整合提供更完整、更便利的藝文資訊服務。
記者會開始由兩位文藝青年模擬情境生活,拿著平板電腦透過iCulture的「文化導航」,暢遊花蓮二手書店、南投工藝之家、屏東排灣族勇士之珠創作坊、華山文創園區人權影像特展。透過GPS定位,還可搜尋方圓百公尺的街頭藝人表演、文化設施、文創商店、特色街區,可以說彈指就可網羅各種藝文資訊。
而運用iCulture「街道博物館」功能,甚至可以把眼前看到景物疊合起老照片,豐富民眾對於台灣歷史記憶的想像。
昨日啟動儀式,文化部長龍應台邀請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交通部觀光局、台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城邦集團代表等上台,開啟台灣文化雲端生活的新時代。
龍應台提到幾個小故事,促成她就任後努力推動文化雲政策。她有次在德國鄉下小書店,主人透過網路訂書,「一個鄉下的小書店,因為雲端而擁有了全世界」。
她到英國倫敦著名的Piccadilly圓環時,進入雲端就可看到百年來周遭地景的變遷。
讓龍應台印象深刻的則是,有次千辛萬苦想搜尋一本珍貴的海軍日誌,最後雖得知藏在左營,但資料卻因為颱風淹水滅失。「如果史料可以上傳到雲端,就不會有湮滅的顧慮」。
龍部長表示,iCulture去年十一月試營運,在沒有宣傳狀況下,半年來下載量高達一億兩千萬筆,顯示文化資訊的需求量很大。文化部正在構思如何把中央社老照片、央廣有聲資料庫等文化寶藏,變成民眾、學者容易取得的雲端內容,創造衍生的產值。
文化部iCulture整合服務網址:(cloud.culture.tw/open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