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原定今天舉行華山會議,針對兩岸關係的議題進行討論,但因故延期。民進黨長期以來不願意正視兩岸關係的現實,對於國民黨執政與大陸發展的交流互動也一向持反對態度,然而,不管民進黨如何反對,兩岸關係的進程卻是一步一步的推進,民進黨如果還是以意識形態掛帥全然迴避兩岸關係,不僅有違民進黨身為最大在野黨的監督職守,同時對兩岸關係也沒有一絲一毫的貢獻,等於向歷史交了白卷。
據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的規畫,這次的華山閉門會議將召開九場,由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委員輪流擔任主持人,會議將邀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委員、諮詢委員、縣市長、立委、中執委、公民團體、台商等人與會,每場次約八十人左右,從會議規模和參與的人數來看,不可謂不重視。
兩岸關係從馬英九上任以後,開放三通,恢復兩會正式協商,達成十八項協議,簽署ECFA。成果相當豐碩,對於台灣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有起死回生之功;儘管當前的經濟景況不甚理想,但是如果沒有和大陸進行經貿交流的互惠措施,甚至是大陸的「讓利」措施,台灣的情況恐怕是更不堪的境地。
對於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民進黨從來就是以扯後腿、說風涼話的態度相應,先是說「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ㄤ,孩子要去黑龍江」,後來又說「陸生來台會搶台灣人的飯碗」,現在則說大陸統戰已經「入腦、入戶、入心」。基本上對於大陸的所有相關議題都是採取反對與敵視的態度。前不久立法院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有關陸生納入健保和陸配申請來台年限縮短的議題,民進黨也是全然反對。甚至認為陸配來台投票必須先接受「民主洗禮」,入籍六年後才有投票權。說穿了,就是歧視,也違反基本人權。
最近兩岸兩會即將議定有關互設辦事處的相關事宜,國民黨和大陸已經得到基本共識,「不搞台獨、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兩岸之間不是國與國的關係」。而民進黨仍抱著台獨主張,堅持兩岸的辦事處必須具有外交領事館的功能,這樣的態度不僅不務實,而且也無法對國共之間議定的方向有任何的影響力。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還高喊「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能被鎖進一個中國的框架」。顯然民進黨的「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不足以因應當前兩岸的現實情況。
民進黨內許多中生代對於黨中央的兩岸政策不以為然,大老級的謝長廷已經開始走自己的路,與大陸直接溝通;洪奇昌、郭正亮等重量級人士也先後多次到大陸參訪;至於縣市級的民意代表也多直接赴大陸去了。顯見黨中央的兩岸政策不但和現實脫節,也已經逐漸和基層脫節。
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面臨困局的時刻,這次華山會議是中國事務部成立以來願意正式面對問題、討論問題、提出建議的一次重要會議,我們期待民進黨能夠務實的針對當前兩岸關係問題提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方案。以與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一較高下,而不宜一味的以意識形態反對、迴避所有兩岸事務。為了對民眾負責、對歷史負責,期待華山會議可以討論出一點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