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初建佛光山時,信徒不贊成這個滿山荒涼、遍地麻竹的山頭;甚至批評這裡地質不佳,風水不好,尤其面向高屏溪,將來會把錢財都流出去,建議建築一定要改方向。大師笑著回應:「我覺得溪水流過去很好,這代表法水永長流。」而今,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三百多個道場,遍及全球五大洲,所以地理風水實在不能論定好壞。
過去有一個風水師,工作長途跋涉,借一戶人家暫時歇息,屋主婆婆倒來的水中有米糠,喝水很不方便,風水師頗不高興,當婆婆問起房子如何興旺時,他故意指一個錯誤的方向。兩三年後,風水師再路過此地,詫異此地應該沒落荒涼,然而卻是熱鬧繁華。
此時,婆婆端出一杯水再三感謝他,水裡一樣有米糠,風水師忍不住詢問,才知道婆婆怕爬山上來的人一口氣喝太大口的水,身體會負擔不了,才有此美意。風水師既慚愧當時的惡念,又不免驚奇婆婆的善心,竟超越一切的地理風水條件。
《朱子治家格言》中說:「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命運其實關乎現前的口言身行。因為,命運也逃不過因緣果報的理則。
大師說,思想決定一個人的態度,態度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格,而人格主宰一生的命運。因此,不必依賴算命、卜卦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與未來,「業」才真正能主導我們一生的窮通禍福,每一個舉心動念的當下,我們已經在改變自己的命運。
六十年前,大師選擇偏遠的宜蘭作為弘法起點;四十七年前,選擇人人不看好的佛光山開山;甚至在開山最忙的時候,不顧反對,把弟子送到海外留學,之後才有慈莊法師、慈惠法師、慈容法師等弟子,在文化、教育、慈善、福利各弘法領域上,有所發揮。大師通達的思想與遠見,帶領徒眾在人間佛教的弘法大道上前進,何嘗不是創造風水的最佳見證。
佛光山開山時,大師選擇教育作為起點,同樣受盡大家懷疑的眼光,而今叢林學院作為佛光山人才培養的搖籃,近五十年來與佛光山同步成長,作育佛教英才無數。本月二十九日,叢林學院將舉行畢業典禮,歡迎護法信徒前來,共同為畢業生們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