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天宣布,即日起將比照當年「塑化劑」事件做法,祭出邊境管制手段,列管國內檢出「毒澱粉」的六十家上下游廠商與貿易商,出口前必須附上檢驗報告、安全證明,希望能重新擦亮「MIT台灣製造」的金字招牌。
「毒澱粉」風暴從國內延燒到國外,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都先後禁止部分台灣食品進口。食管局長康照洲表示,馬來西亞已要求台灣,輸出粉圓、米粉等澱粉製品時,應檢附衛生署認可的安全證明,相信新加坡很快會跟進,其他國家也可能比照辦理。
食藥局於前天下班前,致函經濟部國貿局、財政部關務署等,對被檢出「順丁烯二酸」的六十家上下游廠商與貿易商,進行列管,名單包括:協奇、怡和等九家澱粉廠,鴻凱、惠昇、劉記三家食品製造廠,以及四十八家曾經手「毒澱粉」食品的進出口貿易商。
食藥局重申,為維護食品安全,已與全國各衛生局共同努力,完成全面調查,控管源頭。
根據衛生署統計,截至目前,毒澱粉相關原料、產品,累積封存回收三百九十一點九三公噸,其中已銷毀二百六十一點四二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