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隨喜--中國文明的 否極泰來

薛仁明 |2013.05.28
1357觀看次
字級

去年九月,我到大陸二十天;除了書店活動外,也到各級學校講座。說「各級」,是因為涵蓋的學校範圍,確實頗大。其中,有體制外的小學(北京的南山華德福小學),有重點中學(廣東的華南師大附中、深圳中學,上海的七寶中學),此外,也有幾所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大學、華東師大、浙江師大、北京大學)。這些學校,若問我印象極深者,卻是文來初中。

文來初中附屬於七寶中學。我特別記得,那天與文來的柏彬校長等人偕行,在校園裡,看到偌大的八個字,「精英氣質,平民本色」。一照眼,不禁稱好!若說校訓,這寥寥兩句,恐怕比起時下許多知名學校常用的那些詞兒,都更真切,也更能命中時代肯綮。這八個字,若真能落實,若真能讓往後的讀書人出入雅俗、兼得精英與平民之好,那麼,這就是易經「泰」卦彖辭所說的,「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同心一志、交通無阻,真好!可惜的是,今日不論精英與平民的關係,或是雅俗之間,都鮮少如此健康;更多的,反而是彼此睽違、相互乖異,都是「否」卦「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的扞格與無以相契。自五四以來,讀書人高喊全盤西化,援引西方理論,一心一意,努力要改造中國。知識分子以「啟蒙者」自居,視百姓如蒙昧,先是操切地恨鐵不成鋼,接著又轉成種種不屑,最後,當他們努力要「改造民族性」時,百姓之種種「劣根性」,遂成了「啟蒙者」直接改造的對象。如此一來,精英與平民,豈只是說不上話,又豈只形同陌路,根本,就幾乎成了去之而後快的仇讎了。

精英對平民如此傲慢,自然要引來反動。於是,先有風風火火的左翼運動,後有驚天動地的文化大革命。文革之酷烈,文革對知識分子之極盡無情,根本說來,都是對這扭曲的士民關係最惡性之反撲。但是,反動也好,反撲也罷,精英與平民,終究仍是相互對抗的關係,終究緊張,終究不自然呀!

文革至今,數十年矣!大陸的精英與平民之間,依然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的乖離局面。對於文革,有人回憶著傷痛,有人選擇了遺忘;但不管如何,關鍵是,大家看到了歷史的癥結嗎?文革過後,數十年來,又有一批批的知識分子,理想依舊,熱血依然,繼續喊著「再啟蒙」,緊接又喊「新啟蒙」;他們念茲在茲,依然是「改造民族性」;他們耿耿於懷,依舊是橫向之移植,而非縱向之繼承。

歷史,似乎輪迴著;中國文化,也好像深陷「否」卦之困境。然而,天下事,猶未晚;那回我大陸行,不論是書店所見,抑或學校所聞,在年輕人的身上,都升起了新的希望。這年輕一代,顯現的文化自信,對自家文明之深切情感,在在都讓我觸動良深。他們身上的文化基因,稍一召喚,似乎又找回了中國人陰陽調和的生命之道。尤其,我到了文來初中,望著「精英氣質,平民本色」這八個字,心想,有此氣度,有此心量,那麼,中國文明之氣運,儘管猶多艱難,但否之極、泰將來,卻是不遠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