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製台灣民謠 鄭隆要傳唱世界

阮愛惠 |2013.05.21
3686觀看次
字級
鄭恆隆擅長多種樂器,左擁豎琴,右撫鼓面,背後還有架鋼琴。圖/記者阮愛惠

【記者阮愛惠專題報導】五月是孺慕母親的月分。鳳飛飛有一首歌〈阿娘的心〉這樣唱著:「十月懷胎親生子/娶某了後變某子/對阮親情煞變淡/害阮孤單對獨影……。」鳳飛飛很喜愛這首歌,一九九二年推出《想要彈同調》精選輯(一)時,特地把這首作於一九九一年的作品收進來,和三○、四○年代的老歌一起傳唱。據說孝順的鳳飛飛每次錄唱這首歌時都觸動心弦,甚至落下淚。

〈阿娘的心〉由音樂製作人鄭恆隆作詞、譜曲,靈感來自身為牧師娘的長輩,經常向他叨念兒子長大後親情疏離。他心有所感,寫出這首呼籲重視孝道的歌。

鄭恆隆不是多產的詞曲作家,有些作品早年就賣斷,以別人的名義行世,他笑說:「想來有些後悔!」不過由他企畫製作、連續五年在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吾鄉吾土—台灣民謠交響詩》音樂專輯,至今仍受好評,持續長銷。這套精緻動聽的作品,常被政府單位買來致贈外賓,更曾隨長榮客機播放,傳送到世界。

和成文教基金會耗資四千多萬元促成的這套作品,蘊含製作人鄭恆隆對台灣歌謠投入半生的研究和發自內心的摯愛。

台灣囝仔 以恆春基隆得名

鄭恆隆一九四七年生於台東。那年二二八事件,他的父親受牽連,還好躲在鹿野鄉一間穀倉中逃過一劫。從小父親並沒有灌輸他政治意識,只是告訴他:「你出生在台灣,我以台灣頭、尾地名『恆春』和『基隆』為你命名。你要愛這塊土地,要講我聽得懂的話,講母語是沒有罪的。」

青年時期,鄭恆隆曾以傳授古典、佛朗明哥吉他技能及演奏琴藝為專職。在大學教授月薪兩千多元的年代,他一晚跑幾個場子演奏,月收入就有四、五萬元。

一九七八年,他帶著吉他遠渡美國,尋找另一種生活模式,有次受邀到一個旅外台灣人聚會的教堂表演,一位老太太問他是否會彈台灣民謠;當他即興彈了幾首當時在台灣「不登大雅」的〈望春風〉、〈雨夜花〉時,發現許多人觸動鄉愁、淚光閃閃,跟著旋律大聲吟唱,熱烈的氣氛是他彈世界名曲也未曾帶動過的。

辦音樂會 高規格推廣民謠

鄭恆隆回台後,展開台灣歌謠的追尋之旅。他拜會當時健在的台灣歌謠詞曲創作人周添旺、楊三郎、陳達儒、陳秋霖、呂泉生、王昶雄等,建立了忘年情誼,從他們手中獲得珍貴的手稿、照片等。他在這些前輩鼓勵下,一九八八年出版《台灣民間歌謠》一書,收錄各階段台灣歌謠代表作品的詞譜;當時坊間台灣歌謠書籍極少,《台灣民間歌謠》一出版就引發回響。

一九九○年,和成文教基金會找上鄭恆隆;以「台灣土」作為立業之基的和成企業,感念台灣土地的恩賜,請鄭恆隆策畫台灣民謠音樂會,以交響樂、殿堂演出形式製作。一九九一年,鄭恆隆挑選近百首光復後就很少被傳唱的曲目,重新編曲,由近百人的交響樂團及三百多人的合唱團搭配國際級聲樂家,在國家音樂廳演出,並印製精裝版曲目本給每一位觀眾,把本土民謠帶向高規格的演出形式。

這個名為《吾鄉吾土—台灣民謠交響詩》的音樂會每場爆滿,連續五年演出,一年比一年轟動。五年的音樂會留下的不只一套五片的專輯作品,還有台灣民謠從此受到珍視、世代傳唱的契機。回首這段經驗,鄭恆隆不表功,只淡淡地說,當時的「時機點」對了,台灣人民蓄積長久的本土情感,在歌謠找到最好的出口。

鄭恆隆近年蟄居在淡水近郊安靜的社區內,經常旅行,持續蒐集和音樂相關的藝文資料,去年還舉辦了攝影展;也許醞釀著再寫歌或再出書,但閒適的家居讓他想「放空」。他表示,現在的心情正呼應南宋高僧宏智正覺的偈語:「夢幻空華,六十七年,白鳥淹沒,秋水連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