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雲集‧翰海微瀾】 水的藝術 ──酒香茶濃

雲窗 |2013.05.02
1578觀看次
字級

清晨,薄霧輕籠荷塘,翠生生的葉面上凝結著晶瑩如珍珠的露水。中國古人相信那是造化無聲之美!於是他們伸出一柄長杓,觸探那仍在幻夢中的荷葉。隨著長杓輕輕地移動,水晶似的積露在碧玉荷葉上傾欹,順著葉面滑落到杓端的瓷碟裡,古人收集荷珠煮酒烹茶,清雅之極!

「池廣三畝,蓮花起岸,蓮房以百以千,鮮磊可喜。新雨過,收葉上荷珠煮酒,香撲烈」、「八月朔起至二十三日止,每日天未明時,以極淨布拭五穀、荷葉上露水,捏出,新缸中或新醰內封閉,久窨不敗。」晚明張岱《陶庵夢憶》與孫元奎《赤水元珠》均紀錄了收藏露珠、花水的方法。

明清時期的文人,從花朵上收取清露,有時也在大雨過後,划著小船在蓮池深處,收幾醰殘雨以造名酒,特稱之為「秋露白」:「繁露水,是秋露繁濃時水也,作盤以收之……以之造酒,名『秋露白』,味最香冽。」這是連明朝官修的《食物本草》都正式紀錄的夜露釀酒法。

然而明代大詩人王世貞仍有所挑剔:「秋露白出山東藩司,甘而嚴,色白,性熱,余絕不喜之。臬司因有改造,終不能佳也。」爾後因有薛家人收蓮花露以釀酒,才使得詩人喜逐顏開,有詩云:「玉露凝雲在半空,銀槽需自泣秋紅。薛家新樣蓮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蓮花上的晨珠比荷蒂間的露水更為珍貴,因而獲得文人雅愛。

水的藝術,除了露珠,還有竹水。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云:「嶺南深山中,有大竹有水,甚清澈。溪澗中水皆有毒,唯此水無毒,土人陸行多飲之。至深冬,則凝結如玉,乃天竹黃也。」

書中記載當時往來此山間的宦遊人士,因山溪的水不可飲,因而剖竹取水,烹煮後啜飲之。等到冬天再路過此山間,求竹水而不可得,詢問土著,方知竹水有冬日凝結的自然現象。

竹林的根部在地底下積涵大量的水分,而且根鬚相連,因此在任何一桿竹身鑿洞,皆能透過整座竹林輸送竹液,及至入冬,雨水減少,環境乾燥,竹中的儲水量也因而大幅減退。

北宋士大夫蘇舜臣曾與著名書法家蔡襄鬥茶,就是因為使用了當時天台山的「竹瀝水點茶」,因而勝過了蔡襄的「惠泉煎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