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中文小寫數字的「二」還有「三」這兩個字。
而「二」和「三」這兩個字之間,暗地裡卻夾帶了一個「一」字在其中;如果你覺得麻煩,那我們就把主要的字放在「二」上頭吧,因為這個「二」字,少了一橫就是個「一」字,多加了一橫呢就是個「三」字。
「二」這個字,無論是在甲骨文或者金文、小篆以及行書或隸書,都非常好辨認,就是一個「一」字再疊上一個「一」字。我們經常聽到大人在教小孩數數兒的時候都會說,一加一等於幾呢?在我們寫中文的時候,這題就挺好解釋的,就是一橫再往上加上一橫,就成了一個「二」字。
「二」這個字雖然寫起來簡單,可是如果往深處去探索,那可就別有一番含意囉!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老祖宗是以「一」這個字來代表「天」;那麼有天就有地啊,這個「地」就是以「二」字來代表;而中國人最講究「天地人三才」的協調,說了「天」講了「地」,卻沒有把「人」放在眼裡似乎有些說不過去,所以這數字「三」,也就成了「天地人」之道了。
另外,也許你也曾經聽人家說過:「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無三不成禮」的話,過去我都會以為這是沒話找話說,單純拿來練嘴皮子的,可是一旦知道了一二三和天地人之間的關係,那麼也許要換你說了,一二三看來很簡單,但其實不簡單了。
本專欄與台北電台《台北‧Education》節目(周一~五晚上9-10時播出)合作刊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