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黑狗兄》新片上映,讓彰化社頭這個地方受到很多人矚目也延續了女導演賀照緹對「全球化」議題的關注,並道出台灣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壓力及小人物的努力與辛酸。
這部紀錄片沒有大卡司,但是藉真實溫馨情結的鋪陳,看到台灣人民在逆境中奮戰不懈的堅韌。男主角,有「黑狗兄」稱號的李東林,在彰化社頭鄉經營一間襪子工廠。面對美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社頭像李東林這樣的小頭家,一夕之間突然被抽單,好多人資金周轉不過來,徬徨不知所措。在這艱困的時刻,李東林決定放手一搏,開始走品牌路線。
支持他的,除了自己希望做出保護運動選手不受傷的運動襪之外,只有他的太太Amy。李東林皮膚黝黑,曾經想要當運動員,因為車禍而放棄國手夢,轉行做襪子,卻總還是想著如何讓一雙襪子可以幫助運動選手。
在片中,導演記錄了李東林到球場上聽取運動員的使用心得、請教醫生和腳底按摩師等專業人士的意見,並親自去學校和老師、同學共同討論產品包裝事宜。中小企業的老闆一切都得親力親為,他的太太要接單,用電腦繪圖設計襪子式樣,接受客戶投訴,注意機器各種狀況,打點各種細節。
這對白手起家的夫婦,一路艱辛可以想見,但是他們卻不抱怨。李東林談起面對惡性腫瘤和全球景氣雙重的壓力時,他不諱言曾想過自殺。但是服用了抗焦慮的藥之後,他又默默起身準備去工作。而他的太太為了讓丈夫誇獎一句「連這個妳也會」,她咬牙學會每一個環節。偶爾也有流淚的時候,但是轉身她就又認命地工作。
這些感人的片段,在在讓《台灣黑狗兄》不只是記錄產業興衰,地方故事而已;也是一部在目前沉悶低壓的社會氣氛下,令人眼睛一亮的勵志良品。
李東林面對的,不只是美韓自由貿易協定的壓力而已;更大的挑戰是大陸的低價傾銷。大約十年前,社頭的海外市場開始被中國便宜貨搶走,五年前,更開始傾銷台灣。甚至有業者乾脆買中國襪子,剪掉標籤換成台灣製商品來賣,如同飲鴆止渴,死路一條。
看過這部電影的江宜樺院長,對這個情況不可不知。雖然李東林是個硬頸有志氣的台灣小人物,他堅持自創品牌的襪子夢令人激賞,被問到需要政府甚麼樣的協助?他想也沒想的說:「我只要把馬英九總統的醫療團隊『喬來』,把我的腰醫好,其他的,我自已就會拚,不用政府什麼幫助!」但是,政府還是有政府該做的事情─整合社頭各家襪子廠商,朝有更高附加價值路線走營。
社頭原有三多:「芭樂多、襪子多、董事長多」。三十年前,當地一家最大的製襪廠突然倒閉,導致數千員工失業之後,許多人自行創業,出現好多個董事長。面對全球化的新局,社頭已經不能再像三十年前一樣走個人路線,必須朝高附加價值的生產著手。政府要想一想如何提供協助,讓更多李東林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