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在臉書談論台灣的競爭力問題時提出三個問題:台灣公共工程效率、國人英語能力、貿易自由化程度仍落後其他國家。馬總統的三惑是台灣發展瓶頸,大家也都希望知道答案。三個問題在哪裡,不只總統察覺,大家也都看到。這些都是老問題,只是多年來沒有改善解決。
台灣公共工程效率落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他應該把行政院長、工程會等相關部會首長找來好好檢討原因。如何為公共工程鬆綁,減少政府部門層層審核,同時避免官員上下其手貪汙等。提高公共工程效率的關鍵,都在總統和閣揆手裡。
至於貿易自由化程度,馬總統感嘆過去十年,韓國和其他國家簽FTA(自由貿易協定)遠遠超過台灣。三年前兩岸簽署ECFA時,馬總統曾發下豪語說,將有助於我們與其他國家簽署FTA。但是三年過去了,成效何在?是中國不容許台灣和他國簽自貿協定?還是台灣自己不爭氣,經濟和外交系統不努力,和他國談不成自貿協定?
馬政府近年推動兩岸經貿,冷落國際化,大家一窩蜂跑中國,赴歐美出國深造的和國際貿易大不如前,學生和社會人士對走向國際的需求與欲望降低。台灣先天上就欠缺英語環境,再加上學校教育和社會上使用英文的需求不高,在教育體系無壓學習的風氣下,雖然若干個人仍有高標準的英語程度,但整體英語素質低落也是必然。
從總統的三惑,又引出第四惑。總統提出三惑已經過了幾天,卻沒看到任何政府部門或官員出面給個說法或拿出辦法。總統的三惑仍在茫茫的風裡。第四惑是台灣目前的困境,政府何以欠缺決策力和執行力來突破。
馬總統的「三惑」和江院長感嘆的「悶經濟」一樣,問題和答案都是馬政府本身。馬政府官員上下都是學者出身,分析問題頭頭是道,不是歸因國際大環境不佳就是前朝政策失措。等問題風頭過了,媒體沒注意了,也就船過水無痕,問題永遠沒解決。官員光說不練,忘了自己就是該負責任的決策者和執行者,欠缺一步一腳印的執行力,當然競爭力無法持續提升。
該要求答案的是民眾,馬總統應該是給答案的人。馬總統應該是球場上的教練,政府官員應該是球員,球隊不嬴球,教練和球隊員不檢討原因、不提出新戰術和打法,反而問觀眾為什麼球隊不嬴,這是角色錯置。
馬總統不是剛剛就任總統,而是上任五年了。馬總統掌握國家機器,台灣競爭力操在政府手裡,競爭力不如人,就是政府施政能力出問題。 在尋求三惑的解答和解決方案時,別忘了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也該反躬自省第四惑,如何提升政府部門的決策力,執行政策的魄力,官員的責任倫理,或許這是民眾更熱切想要解惑的問題。別讓今天的問題留給下一代,仍百思不得其解,這一年代的政府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問題都沒有解答和解決。